问题解读:为什么当下社会有六亿人月入一千


  在公众号有网友问,为什么当下社会有六亿人月入一千?

  我的回答是:那是因为改革之后允许私营企业大发展了啊。在采用资本经营方式的条件下,企业追求的是盈利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员工工资及人工费用属于成本,是企业最小化的目标。资本经营方式的普及。就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收入很少的原因,也是需求不足、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所在。

  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存在着三种生产方式:

  一是资本的生产方式,也叫做剩余价值生产方式,我把它称为产权私有制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体是资产者一一老板或股东,建立的制度是产权制度,其生产过程是满足资产所有者一一老板或股东对资产增殖的利益要求。在这种生产方式中,盈利归老板或股东所有,员工拿的是工资。而工资,一般是打工者在进入企业之时与企业谈判决定的。因此,员工每个月能拿多少钱,在劳动者进入企业之前,甚至在进入这个企业之前就已经预先确定了。产权私有制企业经营的目标是盈利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而员工的工资及人工费用是作为成本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它是企业最小化目标之一。因此,采用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企业,发展得越好,企业的盈利水平越高,其成本开支也就越少,员工工资及人工费用所占比重也就越低。因此对于产权类企业而言,员工收入与企业发展是具有反比关系的。

  二是工本的生产方式,也叫做消费价值生产方式,我也把它称为劳权公有制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体是劳动者一一例如人民公社时期的社员,建立的是劳权制度,其生产过程是满足劳动所有者的劳动价值化要求,即追求消费价值最大化的要求。这种生产方式中,消费盈余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目标。而企业的成本主要是公有的生产资料价值消耗及管理费用等等。因此,通过劳动,用尽量少的生产资料形成尽量多的消费价值,是劳权类企业经营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在这种企业中,只存在有劳动所有者,不存在独立的资产者。因此,企业的消费盈余是由全体员工按照劳动投入或劳动贡献的差别来分配的。因此,对于劳权类企业而言,员工的收入是与企业的生产成果直接相联系,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关系,两者之间是正比例关系。

  三是过渡性的、或非规范的生产方式,即建立产权制度的公有制模式。改革前的国营企业模式,就是典型的过渡性的经济模式。为什么说这种模式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模式呢?这是因为从十月革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取得了成功。而这些国家本身工业基础薄弱,尚缺乏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力基础。因此,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快速积累资金,实现工业化的基本任务。产权公有制模式,就是适合这一时期的经济模式。由于这一模式的基本制度一一产权制度沿用了西方国家的基本制度,另一方面在所有制方面又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它是半资本主义和半社会主义的过渡模式。那为什么又说产权公有制模式又是一种非规范经济模式呢?因为虽然苏联模式实质上只是社会主义处于过渡时期的经济模式,但人们却误把它当作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因此,在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之后,他们因而没有及时地推动这种模式向劳权公有制模式转变,从而使这种仅仅适用于过渡时期的经济模式一直延续到了工业化之后的发展时期。因此,本来是过渡性质的经济模式也就变成了一种非规范化的经济模式。那这种企业为什么说它是不规范的经济模式呢?因为公有制企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只有人格化的劳动者,没有人格化的资产者。而产权制度呢?却是确立资产者为生产主体的制度。因此,在公有制企业建立产权制度,一方面否定了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的地位,使劳动者不可能成为公有制企业的生产主体,另一方面呢,因为没有人格化的产权主体,而使这些公有制企业成为了无主体的企业。也就是说,产权公有制企业的非规范性就是因为它缺乏真正的利益主体,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主体。为什么某些国家所有的独资企业会被那些高管玩成了非国有企业呢?原因就是它是不规范的企业,是个无主体的企业。于是,用国有资产到银行去贷款,再用银行贷款来买国有股份,于是,这企业的股份就被转移到了个人手中。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由于缺乏真正的产权主体,那些公有制企业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

查看余下3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