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东:公有制经济对非公经济规范和引导的地位不容动摇
“普照的光”如何发挥作用?
——公有制经济规范和引导非公资本发展的路径
周绍东
摘要: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生产关系。资本意味着对劳动者的控制和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资本具有必然性,不但非公经济中存在着典型的雇佣劳动关系,国有企业拥有公有资本也是客观事实。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普照的光”,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非公经济,发挥着规范和引导非公资本发展的重要功能。这种规范和引导功能主要通过微观层面的竞争、中观和宏观层面的控制和影响这两条不同的路径发挥作用。在产品市场,国有企业整合产业上下游,开展核心环节技术创新,把非公企业纳入其主导的产业链和价值网络。在劳动力市场,公有制单位树立起“待遇标杆”,对非公经济的劳动者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施加市场竞争压力,改善非公经济中劳动力再生产境况。从控制和影响路径来看,公有制经济利用产业扩散效应和“逆周期调节”影响非公经济的决策,不仅规范和引导非公资本的发展,同时也提升其抗风险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资本的扩张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垄断问题。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五个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形态的资本。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固然有很多不同,但资本都是要追逐利润的。‘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我们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体制的结合,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占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普照的光”,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挥着规范和引导非公有制资本发展的重要功能。本文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论述的。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不同于市场经济“一般”,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一般”结合的产物,换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多种生产方式并存的经济体制,呈现出两方面的制度特点,既包含代表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经济,也包含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非公有制经济,还包含两种不同所有制性质经济的混合体——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时,在这些生产方式中,分配方式也各不相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要求对产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而非公有制经济中则主要实行按劳动力商品价值分配的模式,资本所有者获取剩余价值和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