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共同富裕必须把公有制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2020年7月23日,在长春考察调研一汽集团研发总院(图源:新华社)】
讨论共同富裕,一定不能离开生产领域的重要变革。根据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交换,生产决定消费。而那三个环节对于生产来说,其作用只是相对的反作用,只有生产对那三个环节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因此,要想达到共和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把公有制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也是一个最基本的步骤和最重要的措施。没有公有制经济的做大做优做强,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从现在的形势上看,在走乡村振兴道路,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创办一种新的,由地方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的合作社。这既是在脱贫基础上向乡村振兴的局面发展与前进,同时也是让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一条非常宽阔的道路。虽然现在通过这个方式开始走上乡村振兴的地区还不是太多,但在中央的引导和指引下,这条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然而,在一再强调要理直气壮、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呼吁下,我们一些相关部门和领导似乎并没有警醒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或许有关部门已经在制定某些规划,也在研究某些措施,但是如果他们真的正在做这样的事情,他们完全有理由把必要的步骤公布出来,告知全国人民,让全国人民为此积极参与,出主意,想办法。这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的重要展现。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我们一些经济部门的官员,长期以来受新自由主义余毒的影响,对于把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完全可能有所抵制。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问题就严重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经济的时候,有关负责部门似乎就没有考虑过,在东北老工业区实施把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打算。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步履维艰,这么多年来,很难见到特别明显的成效。这其中的问题,难道不值得有关部门以及那里的官员深思吗?东北那么好的工业基础,国有经济的基础那么雄厚,那里的工人阶级人数那么大,素质那么高,为什么就不能充分的利用与开发出来?
有的官员可能也的确想把东北的事情做得好一点,他们认为,老的工业生产技术太过落后了,要想得到改造就需要进行产品和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或者需要引用高技术生产技术和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的思路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们把产品的高技术升级换代的希望寄托在所谓民营资本身上,希望能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来参与东北老工业区的生产技术的升级提升。这样的思路则是有问题的。因为绝大多数民营经济不可能直接把他们手里的资本用在对国有经济的改造上。民营经济的直接目的主要就是希望通过投资少见效快的经营方式来获取得多的利润。如果希望民营企业能够认真地通过提高东北老工业区的生产技术的全面升级,那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耗时较长,无法在短期内获取更大的利润。一般说来,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