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禹:基辛格——毛主席喜欢的“右派”

2023-12-03
作者: 任光禹 来源: 红歌会网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北京。这是中美两国非正常化情况下的第一次元首级访问。尼克松抵达北京的当天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书房里会见了尼克松与同行的基辛格。

  从上世纪90年代美国方面解密的会谈内容来看,宾主双方都很随意且相谈甚欢。在双方交谈时有这样一段小插曲很值得我们品味。

  毛主席在谈话中对尼克松说:“我喜欢右派。人家说你是右派,说你们共和党是右派,那位首相爱德华·希思(时任英国首相-笔者注)也是右派。他们还说西德的基督教民主党也是右派。我比较喜欢这些右派当政。”从交谈中我们可以发现尼克松对于毛主席说的这段话是能够深领其意的。尼克松接着说:“我想重要的是,在美国,至少现在,那些右派能做那些左派只在嘴上说说的事情。”

  尼克松回答的这句话可以说是点明问题的关键之处,这也是尼克松与基辛格同毛主席就哲学问题会谈的核心要点。从毛主席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理解,他对尼克松与基辛格是十分欣赏的。

  欣赏的原因是因为尼克松和基辛格二人是懂哲学的美国高层精英。基辛格在后来被誉为著名的“基辛格定律”中指出:“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行为受到其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目标的驱动。基辛格认为,国家的行为主要由国家自身的利益和目标所决定,而不仅仅是出于道义和道德考量。国家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会根据其实力和地位来决定与其他国家的互动方式。”

  而我们反观自苏联解体之后到今天的美国政治精英已经少有基辛格的这种战略哲学,不懂中国寻常百姓家所说的“多大的腿缝多大的裤子”这种生活常识。

  犹如一个不懂创业艰辛和生活艰难的纨绔子弟,一副高高在上“舍我其谁”的公子做派。满世界制造对手,还无数次的放出要把“美式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推广至全世界这样的“豪言”。且不说他们这种所谓的“美式民主的价值观”是真民主还是假民主。我们看看历史,就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包办”全世界的事。

  二战后,风头正盛,正处于如日中天的美国都没有能力做到(比如支持国民党反动政权和朝鲜战争的双双失败),何况今日用肉眼都可以看得见逐步衰落的美国。

  有人说今天主导美国的外交政策是极端的现实主义思想,我认为不对,今天的美国所表现出的种种外交政策恰恰是一种极端的理想主义所致。

  基辛格及“基辛格定律”所强调的国际关系理论,和他在政治舞台上所进行的外交实践才是真正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现实主义思想。

  正是基于这种现实主义,使他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朝鲜战争后,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从一个四分五裂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国,成长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并建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同时拥有了两弹一星的现代工业国。

  中国在此期间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让基于现实主义的基辛格认识到,这客观上已经说明了美国二十多年来对中国的封锁、围堵和打压政策的破产。

  也正是基于这种现实主义,基辛格才会积极主动的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因为他看到了,这样做更加符合美国的利益。

  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了毛主席对尼克松和基辛格所说的“我喜欢右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但是今天的美国“右派”在毛主席眼里估计就不会这么令人“喜欢”了。甚至在毛主席眼里更加不会具有“哲学”上的共同语言。

  今天的美国如果多一些“基辛格式的现实主义哲学”,就不会重犯当年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将中国推到美国一边的致命性错误,美国近些年外交具有颠覆性的失误就是把中国硬硬生生的推到了俄罗斯一边。

  当年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华政策所产生的反噬效果,以及由此产生的苏联解体的政治结果。我们也就不难想象美国今天的对华战略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今天的美国在对华战略上确实犹如王毅外长所说的:“需要有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和尼克松式的政治勇气”。

  尽管中美两国的政治理想所决定的国家对外战略是根本对立的,但是美国如果能多一些基辛格这样的“右派”,多一些基辛格这样的“现实主义哲学”。对今天的美国来说应该是一件幸事,同时在现阶段的当今世界也会多了一份安宁。

  【文/任光禹,本文为作者投稿,原载于公众号“东方的森林”】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