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真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别?
当前湖南正掀起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正推向全国,我也鹦鹉学舌,可以么?
引论1:理论,理论池,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谁都能说上两句,理论指导实践嘛。
可假如有两种理论,并完全对立,那么实践与这两种理论是何种对应关系呢?
这里先得搞清一个哲学问题:理论与实践分处此岸与彼岸,是永远无法同一的,他们的关系(也即理论指导实践)是通过人的意识活动达到的。
如果只有一种理论,那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还是比较容易厘清,如果有两种完全对立的理论A与理论B,那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非常复杂了,既不完全遵行理论A也不完全遵行理论B,很可能A里面抽取一点,B里面抽取一点,何况还不止A和B呢?因此真实情况下是实践与理论池的关系,是理论池指导实践,理论A、B、C、D……共同构成了理论池。
事实上很多实践活动是没有理论指导的,是不需要理论的,他是靠成千上万的政策、法条、法规、规则等来约束的。
据研究,战后指导美国经济活动的是“凯恩斯主义”,然而实际上也有古典经济学理论(如亚当·斯密)、萨伊的“供给”理论、货币主义、马歇尔学派、边际效用学派等等,事实上既使“凯恩斯主义”内部也是分化严重,当然“凯恩斯主义”为主干而已。
并且还有一个问题,实践与理论池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A里面抽一点,B里面抽一点…,并不遵循“1+1=2”逻辑,而是会产生类似物理学上的“三体效应”。
总之:理论指导实践的严谨表述应该是:理论池指导实践,并且相当的实践活动不存在理论支持,并且还存在“三体效应”。
引论2:本体与属性,偶有属性与特有属性,本质属性与固有属性
这里谈论的内容涉及较多哲学,为避免“三纸无驴”就用通俗语句表述一下,理解就可以了。
本体与属性:我们说话中涉及的对象,无论有形还是形而上的,都需要区分本体还是属性,比如牛、马、羊、人、蔬菜等一个个,一样样都是本体,而红色、绿色,或者方形园形,长短胖瘦等都是属性,属性必须依附于本体而存在;又比如“三好学生”则是形而上的对象,他也是本体,所说的“三好”A、B、C就是依附于“三好学生”的属性。
本体是通过属性烘托出来的,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比如“人”这么个本体,他可以有“性别属性”,比如男性还是女性;可以有“年龄属性”,比如老、中、青;可以有“身份属性”,比如工人、农民、军人。
偶有属性与特有属性:事物有类与分子的关系,比如“三角形”就是个类,“钝角三角形”就是分子。一个类中的所有分子都具备,而其他类不具备的属性就叫做“特有属性”,一个类中的个别分子具有而非全部具有的属性就叫做“偶有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