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梁:理性探讨一下“白猫黑猫”论
南昌八一桥上的两只猫的雕塑(来源:网络,侵删)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称为“白猫黑猫论”,本文中简称“猫论”。
关于“猫论”争辩许多年了,仍然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定论。一些专家将其解释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最质朴的真理,一派学者又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理论、经验主义学说。显然这两种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观点都是偏颇的,不正确的。“猫论”是一个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战争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意识形态产物,是一种战争的思维与实践;是暴力革命,武装斗争所使用的一个方法论。这种军事战场理论与实践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局限性、历史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应用于战争领域,敌对行动中有其正当性的一方面,运用于国家治理的战略指导,正确主张和科学发展,却是错误的,悖离的。
一、“猫论”是伴随着阶级的产生、分化,部落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战争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在特定条件、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战争实践产物。她是一个战役,一场战斗,一次战术层面的预期和目标,是人类从漫长战争年代带着硝烟和血腥一路撕杀走来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总结。用于战争指导,运用于具体的战略,战役、战场、战斗的各个具体过程,它是具有一定的正当性的。
当代文学影视作品中的李云龙形象,就是我军在战争领域,环境条件下的一个具有其正当性的代表人物形象。他不要你讲什么大话空话,看不起政工干部,轻视文化人,也不守“规矩”。打骂下级、军阀作风,违法违纪,恶强霸道的事他也没有少干。是个胆大包天的指挥员,毛病不少,在领导眼中是“刺头”一个,但他的确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英勇无畏的战斗英雄,关键时刻还得用他才能完成攻艰克难的艰巨任务打胜仗。这个人物形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也是我军的战斗英雄人物的真实写照和战斗精神的历史印记。这些英雄人物大多没有文化,读书不多,识字很少,甚至是文盲,言谈举止粗鲁,莽撞,不够“文明”讲究,但他们作战勇敢,不怕吃苦,吃亏,不流血牺牲,忠诚坦荡,光明磊落。他们就是钦佩敢担当,有血性,打胜仗的英雄人物。进入战场以后,不管你是谁?也不论你平时表现如何?“不管白猫黑猫抓着老鼠就是好猫”。只看结果,达到消灭敌人,取得胜利的目的。
这种战争思维模式和行动法则,在今后的战争过程中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及正当合理性。当然,也是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很好研究,总结提高,将其完善、创新为一种更理性、更人性、更文明层次上的战争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