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也谈“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
【编者按】作者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曾刊发于《红旗文稿》2017年第4期,并授权昆仑策研究院公众号和昆仑策网于2017年2月2日全文发布。现重新修订编发,以飨读者。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确实是一篇“具有深远意义”的文献,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它是《邓小平文选》的最后一篇,更重要的是它是邓小平一生思想的最凝练的总结。因此,这篇文献在研究邓小平思想中“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那么,邓小平是怎么表述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思想呢?邓小平当时的原话是这样的: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1]
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十三大的表述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关于“改善人民生活”,邓小平同志是在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语境下谈的。早在改革之初,邓小平就将以是否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检验中国改革开放成败的试金石。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政府总理穆加贝时说:
“至于不搞两极分化,我们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注意到了这一点。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2]
邓小平同志从对人类历史负责的高度进一步展开说:
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十亿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对世界是一个灾难,是把历史拉向后退,要倒退好多年。[3]
致富不是罪过。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4]
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会容忍有的人反对社会主义。我们说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5]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