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行”: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
新一季“思客讲堂·党校公开课”《理响中国 | 以“理”服人:改革开放为什么“行”》,五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资深教授,带你解码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智慧”。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王懂棋,讲述“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
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的王懂棋。
1990年7月的一天,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读到《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感慨万千,提笔写下饱含深情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那时的习近平还不满40岁,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既蓄满了对焦裕禄的崇敬和追思,更饱含了对好干部的殷殷期待。
我们常讲事在人为。就是能不能成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特别是干事的人。而对于已经走过百余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要保证基业长青、梁正根稳,最关键的就是干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的疑问,面对“被开除球籍”的忧患,邓小平同志以高瞻远瞩的眼光、纵览全局的胸襟,发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的响亮号召。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振聋发聩地指出:“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强音,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和人格标识。
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就注意到了干部这个词的特殊性。2月8号,毛主席在延安干部会上当时作了一个著名的演讲“反对党八股”,他说道:“因为中国原有词汇不够用,现在我们的词汇中就有很多是从外国吸收来的。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个‘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可以说,干部这个词虽然起源于外国,却创造性地运用在中国。正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中,在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人赋予干部这个词汇独特的内涵和鲜活的生命。
放眼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如此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党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复兴)如此血肉相连,如此深相契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干出来的,坚持扎根人民,把立德、立功、立言立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