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厕所社交”难题,还需巧施良策

2024-03-27
作者: 张静 来源: 红歌会网

  “厕所社交”是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呼吁“不能让一代人的童年记忆留在厕所”,全国人大代表李静也提出了保障课间十分钟权益的建议。这无疑是顺应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在保护未成年人课间活动权利方面作出的尝试。

  近年来,随着民众对学校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学校通常在安全事故中承担了“无限责任”。由于校园安全立法仍有留白,为了避免出现安全问题,一些学校会严格规定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范围。孩子们走不进操场,不能在走道里停留,只能利用上厕所的时间溜达一趟,厕所就渐渐成了学生挣脱繁重课业,获得片刻放松的休闲场所。

  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多项法规保障学生的课间休息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指出不得对学生在课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指出,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但从各个中小学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在放开课间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难题。

  除了强化制度支持之外,“厕所社交”难题还有何解?其实,还可以从保障层面来考量。学校和家长都不愿意看到学生遭遇突发事件或受伤,但不论老师们如何小心,有些意外仍然无法避免。相较于把孩子塞进“保险箱”,给孩子“上保险”显然更合适。现行的校方责任险可以帮助学校合理管控风险,但也存在保额偏低、责任范围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不包含课间活动中常见的因自身原因受伤的情况。通过细化安全责任,简化处理过程,改进赔付标准,优化保险规则或出台更多的保险种类,可以更好的保障学生安全利益,厘清教育和管理之责。同时,在引入保险的基础上,探索从“事后赔偿”向“事先预防”转变,找回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让孩子在课间真正眺望蓝天,自由奔跑。

  当然,场地受限也是很多中心城区学校面临的难题,因为活动场地不足而无法同时让全校学生自由活动。但通过开发创意游戏,选择操作简单、空间灵活的运动项目,让小空间也能变成快乐星球。武汉市光谷六小就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每寸活动空间,设立种植园、文化活动区、树下剧场等活动区域。一些擅长乐器、喜欢唱歌的同学甚至自发组织“走廊音乐会”。这些创新活动让孩子们课间十分钟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玩得安全放心。当孩子们休息社交的空间不再局限于小小的厕所时,教育的意义才得以真正实现。

  如何把孩子们从“厕所社交”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没有顾虑地拥抱阳光和欢笑,体现的是教育理念和责任担当,考验的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能力,但要真正落实还需要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

    【文/张静,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