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王忠新:探究影视界中“方正觉现象”的成因


  荒谬地玩“诈降”民族气节何在

  探究影视界中“方正觉现象”的成因

  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中,曾声称“只有一死为国,来生再见”,话音未落,竟率全军无条件投降,日军将10军投降的2500多青壮官兵枪杀。后来方先觉逃回重庆后,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升任第36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

  对这样至少有重大历史争议的人,宣传应该慎之又慎。可“特色文艺”的有些人,已不满足于夸大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写写“四行仓库”之类,干脆旗帜鲜明地写起了“汉奸和投降”。剑走偏锋地竟将方先觉拍摄成电影《援军明日到达》,进行大肆宣扬。其火爆宣传声称:要超过《长津湖》,拿下60亿票房没问题。

  近读《陈先义:用文艺作品为投降者塑像意在何为?》,真是令人唏嘘,对于影视界中出现的“方正觉现象”,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国军抗战的一大荒谬就是滥玩“诈降”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纷纷整建制投敌,却被屡屡冠以“诈降”,“三姓家奴”比比皆是,这成了国军抗战的一大特色。

  1.蒋介石明令“保存实力,暂时投降”。尽管抗战期间,蒋介石迫于各方压力,最终未选择投降,但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及20余个中央委员都先后投敌,国民政府58个旅长、参谋长以上将官投敌,一些部队成建制哗变,以致协助日军作战的伪军人数高达210万,伪军超过在华日军的数量,这是世界战争史的“奇观”。

  出现如此罕见“奇观”的伪军,这同蒋介石直接命令,可“暂时投降”密切相关。按照蒋介石的指示,抽调50万以上部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为了让国军军官学会打游击,蒋介石于1939年初开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可这部分军队被派到敌后打游击(国府设置的敌后为冀察战区、苏鲁战区),往往直接整建制投敌。

  这其中有蒋介石授意下的投敌,蒋介石曾明确指示:局势不利时,可“保存实力,暂时投降”。这同汪精卫的“曲线救国”,完全是一个鼻孔出气。有这样可以“暂时投降”的圣旨,谁还舍生忘死地与日军苦斗?

  2.刘昌义诈降日军1938年2月,刘昌义出任豫北游击总队司令。1940年春,刘昌义部陷入了日军包围之中,如突围将全军覆没,刘昌义在回忆录《我的起义经历回顾》:他决定“诈降”日军。“诈降”后,刘昌义被“委任”为豫北绥靖司令部司令兼暂编第21师师长,隶属河南和平救国军第二军,隶属为汪伪南京政府。

  1941年9月11日,刘昌义率部反正,击毙了10多名日军佐尉级军官,歼灭了600多伪军。刘昌义部被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15军,刘昌义晋升为中将军长兼27师师长。1949年4月,老蒋任命他为第51军军长(仅有800余人)兼任淞沪警备副司令。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