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明:文学作品与群体心理(颂明虚拟演讲三十八)
莫言有一句名言“文学远远比政治要美好。政治教人打架,文学教人恋爱。”
这句话起码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文学对于群体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看,莫言的这句话确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读过莫言小说之后,还会有人想恋爱吗?
我想一定是没有的。因为莫言小说充满着仇恨、阴暗、暴虐和淫秽。
写文章要用事例说话,不能扣帽子、打棍子。
看过《肥乳丰臀》的网友一定知道孙大哑孙不言,是个“土八路” ,也是强暴犯。
孙不言因为没有娶到上官来弟,怀恨在心,在家里的地窖里强暴了鸟仙三姐。
剪断截说,解放后孙不言又上了朝鲜战场,残疾归来时胸前挂满了军功章。
上官来弟,上官鲁氏和姑父于大巴掌的女儿。与孙大哑订婚后,和黑驴鸟枪队队长沙月亮私奔,生女沙枣花。重新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改名后的孙大哑)后,受尽孙不言肉体上的虐待。莫言做了“目不忍睹”的场面描写……
莫言不但把孙不言糟蹋得不成样子,也把整个革命队伍和新中国的人际关系糟蹋得不成样子。读者看了莫言的这些描述之后,还有敢恋爱的吗?
莫言说过一句关于爱情名言:“婚姻本就是一场合作,你没有必要非得弄成爱情的样子。记住了,爱会消失。底层男人为了续香火,中层男人为了找帮手,上层男人为了找强队友,渣男就是要你扶贫。”
读了这句名言,你还想“恋爱”的吗?
莫言还有一句话专论人际关系:“告诉你一个残忍的人际关系,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其实并不取决于你对别人有多好,而是取决于你的强弱,手上筹码的多少。”
读了这句话,人们不但不敢恋爱了,还会有不寒而栗的感觉。
我昨天发了一个微头条:读了莫言的小说想犯罪。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莫言的小说实际上是在传播一种心理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利益撕咬的关系、互相利用的关系、勾心斗角的关系、尔虞我诈、强胜弱败的关系。他说这就是人性的本质。
你们再看看,网络上有多少年轻人在读了莫言之后写下了诸如此类的感想啊:
看清了人性,顿悟了人生,谁也不要相信,宣传都是骗人的鬼话等等,等等。
文学与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作家是心灵的表达,反过来又影响着读者心理,促进群体心理的形成。
莫言在美其名曰“写人性”的幌子下进行着诲淫诲盗的教唆,导致人际间关系的冷漠与残忍。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难道我们还不应当予以警觉吗?
【附录】
三步杀(小说)
颂明
因新冠肺炎疫情学校推迟了开学,孙子阿诚难得在家过了十五。小区封闭,阿诚吃了饭没事干,在书房看书。爷爷看电视看得无聊,就溜到书房,想和孙子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