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
巍巍井冈山,绵延五百里。这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有人迷茫,有人动摇,有人逃离,甚至有人背叛,“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萦绕在一些人心中。在这样危急的关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开始了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逐步为中国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申小提/摄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可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但我们可以是历史的聆听者和感悟者。”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讲解员刘莉莉这样对记者说道。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井冈山斗争时期,48000多名革命烈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留下姓名的只有15744人。凝视着革命烈士英名录上的一个个名字,仿佛还能听到他们畅谈革命胜利的笑声,看到他们浴血奋战的身影。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立身、处世、干事的精神支柱。”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
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井冈山茅坪村八角楼。就是在这里,借着清油灯微弱的灯光,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第一次提出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革命红色政权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井冈山斗争中的理论创新和探索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相关论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现成经验,党内“左”倾路线和教条主义不断干扰打压,能够取得成功,正因其立足于中国革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革命如此,建设和改革也如此,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开辟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八角楼上,借着清油灯微弱的灯光,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申小提/摄
“在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的缺乏,成了极大的问题。一年以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在这样极为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我们党领导人民不畏强敌、不畏艰难,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了多次反“进剿”、反“会剿”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在攻坚克难中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