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天下”二字,共产党人诠释新的高度
在中华文明之中,有一个词,人们都不陌生,但要仔细考察起来,要想得出一个详细的概念和表述,似乎还是不那么容易的。这个词就是“天下”二字。
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在释义中,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就是: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亦指全国,另一个释义指的就是全世界。
这个所谓释义会留下很多疑问,中国这个词到底是指什么?古代中国至少自商周以降,中国一般就是指中原地带。我一直以为,中国这两字的本义似乎是国之中心地带的意思,和我们常说的中原是近义的。有的人特别是外国人,硬说中国人所说的中国,就是所谓中央之国,是世界的中心地带。我以为这个理解明显是错误的,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诬蔑。在那些外国人的眼里,中央之国的说法代表了中国的狂妄和自大。然而,在那时的中国,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有多少国家,怎么可能冒然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央之国。那些外国人以为中国人跟开普勒时代的西方人一样,盲目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似的。实际上,在古代中国人的眼里,对于华夏这片广袤的土地来说,在这片疆域之内的中心地带,即为中国。可见中国这个词在使用之初,并不是今天中国的概念。那时中国并没有统一,那么百度百科所给出的释义,说天下就是指的中国,这其中到底应该如何理解,似乎是并不那么清晰的。
我对天下的理解,也不一定很精准,但它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应该是指具有华夏共同文明的这一大片疆域,以及生活在这一大片疆域上的人民。不管在这片拥有的共同文明,或者共同文化的疆域有多大,在这片疆域上面曾经被划分为多少个国家,但古代中国人的眼里,只有这一个天下。所以,把天下解释为全国,或者中国的全部土地,都不是那么确切。百度百科把天下理解为一个地理概念,但在实际上,在我看来,天下更是一个文明的概念。
例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有“今天下三分”的说法,显然,这个天下就不是指的一个国家。诸葛亮所说的天下,已经分成了三个国家,但这三个国家不是孤立的,这三个国家在文明上是一体的,所以三个国家构成了一个天下。而且,根据中国历史上所谓分久必合的逻辑,这三分天下不可能永恒地被分割下去,终有一天,还是要三分归一统的。
中国的“国”字,按原来正体字的写法,是为國,是一块由四面城墙围起来的一块疆域。有了这片围墙,这片疆域才能被称为国。正体字中间的“或”,就是“域”的意思。如果去掉这堵围墙,这片疆域才有可能被称为天下,或者是天下的一部分。
中华文化中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观念。这里既不是“以国家为己任”,也不是“以我朝为己任”。天下在这里就不是一个具体的时空概念。它更像是一种浑沌的,时空边界模糊的更具有人类文明内涵的宇、宙、人、文的综合性概念。如果说到“以天下为己任”,这里的天下则主要是关注人,是生活在这个天下中的人民。这个所谓的“己任”,既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因此在华夏文明中,这种为天下百姓而去完成的使命和担当,要求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这样一种责任,就成为一种核心的思想和要求。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