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列毛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不放弃革命的理论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过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之后也需要坚持革命、不能放弃革命的科学论断。而且,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会保留大量旧社会的腐朽残余,存在着内部矛盾,存在着形式上平等而实际上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法权”。列宁根据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当时整个世界的实际情况,继续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论断,并特别指出了小生产和国际资本在资本主义复辟方面的重要作用。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科学论断,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理论,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理论,直截了当的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存在阶级斗争,其集中表现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需要正确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对数千年剥削阶级社会的私有制带来的一切腐朽产物进行了最彻底决战,首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无产阶级专政下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伟大实践,开辟了无产阶级专政下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道路。毛泽东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大决战,是人类历史上和私有制带来的一切腐朽产物最彻底的决战。
关键词:无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法权,革命,社会主义,阶级斗争。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持续进行革命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内部矛盾的理论
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清楚明白的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和私有制带来的一切产物进行最彻底的决战,是《共产党宣言》指出的明确任务。
在《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〇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也一针见血的指出:“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
可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不断进行革命——消灭私有制带来的一切腐朽产物,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指出的清晰的方向。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不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普遍存在旧社会的残余,是马克思明确在《哥达纲领批判》提到的。对于旧社会残余的客观存在,马克思有科学的判断。马克思说:“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