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理解毛主席达到何种程度?
李克勤(jixuie)题记:在影视剧里我们看到毛岸英刚从苏联回国的时候,对毛主席的“苛刻要求”曾经表示出不理解,后经毛主席的开导,尤其是在与陕北老乡直接接触——参加劳动实践之后,他很快理解了父亲的一番苦心——他深深懂得毛主席要求干部不脱离群众,不能离开生产劳动,是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出发的深谋远虑的。估计在土改工作中,毛岸英结合实际认真读了毛主席的有关著作,从他给父亲的信可以看出,这个时候他已经深悟毛主席思想了。所以,在解放初期,当舅舅杨开智想通过他谋得一官半职的时候,他能够从毛主席和蒋介石,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本质区别作为根据,来说服舅舅,可谓艺高胆大,这也深得毛主席的赞许。
这是少年毛岸英(左)和弟弟毛岸青,他们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又远离父亲,在上海流落街头,吃尽了人间苦。遗传因素和后来的学习,他们都养成了一个同情弱者的善心。
毛岸青因为身体原因,学习、工作受到一些影响,毛岸英给予弟弟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
在回国以后,继母江青曾经亲手给岸英织了一件毛衣,后来毛岸英遇到一位缺衣的阶级弟兄,就毫不犹豫把毛衣送给了别人。
帅妈妈(帅孟奇)曾经动情地对毛岸英说:“好孩子,你像你爸爸,有一颗天底下最悲天怜人的心!”
这一点是根本性的。
道,为道器变通之根。
毛岸英和父亲,心是相通的。
再看两段毛岸英写的文字。
01
毛岸英在山西郝家坡参加土改工作给父亲写了一封信:
理论水平非同一般
毛岸英的信这样写的——
【亲爱的爸爸:
我在郝家坡两个多月的土改工作中,学得了如下东西:
一、最重要的一点,认清了自己所站的无产阶级立场。
二、群众路线就是阶级路线加上民主作风。
三、不把农村中的阶级斗争掀起到最高程度,是不能发动广大农民群众的。
四、没有群众的监督,没有民主,干部便必然变坏,必然会在人民头上为所欲为,哪怕这个干部在未当干部时成分是很好的,人也是很好的。
五、只有用群众的力量,才能彻底改造我们的党政军。
……没有下面的实际接触,在上面会上就是听一百个最好的报告,也是没有多大益处,接受不了,这好比地不耕而撒上哪怕是最好的种子,亦是徒劳无功,一阵风就吹走了……】
从这封言简意赅,观点鲜明,且不乏真知灼见的信,我们看到25岁的岸英,经过短短一年多的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已经深深地理解并掌握了中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这封信里,毛岸英向父亲毛主席汇报思想体会,并提出了自己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见解和观点,表现了很高的政治觉悟。尤其他提出了“没有群众的监督,没有民主,干部便必然变坏”的观点,十分难能可贵。“没有下面的实际接触,在上面会上就是听一百个最好的报告,也是没有多大益处,接受不了,这好比地不耕而撒上哪怕是最好的种子,亦是徒劳无功,一阵风就吹走了”,这形象生动的比喻,颇有主席的语言风格,既讲明了道理,也从深层次暗示了他对于父亲要他下去锻炼的深刻理解、认同,以及坚持做下去的决心。毛岸英用这种简单的,格言似的语言,我们自然想到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表述方式。估计毛岸英读过不少马列原著。对此,作为父亲的毛主席理所当然非常欣慰,作为党的领袖的毛主席责无旁贷地要给予鼓励。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