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面对牺牲了一切的毛泽东——纪念毛主席逝世43周年
一
人民总是需要信仰的。
大部分人不愿意浑浑噩噩度过一生,总是想让自己变得崇高一点。
《圣经》中最核心的故事,是上帝为了拯救人类献出了他的儿子。
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仅献出了自己的儿子,还献出了自己的妻子、弟弟、堂妹等多位亲人。
最后,他献出了自己!
他说:“物质不灭,不过粉碎罢了。”
这是彻底、全部、无保留的牺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二
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的侵略,确实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有可能步黑人、印第安人的后尘,被贩卖为奴,被斩尽杀绝。
在国内,残酷的阶级压迫,也使人民的生活难以为继,卖儿卖女、啼饥号寒。
稍有天灾人祸,就流离失所,辗转死于沟壑。
从乾隆末年到新中国成立整整150年间,中国的人口基本没有增长,人均寿命只有36岁!
要救国、救民族、人民要翻身得解放,就必须要有人牺牲。
牺牲的意义有两重:
第一,只有牺牲,才能换取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正如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所指出的那样,“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第二,只有牺牲,才能动员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也正如毛主席在《愚公移山》中所指出的那样,只要为着人民的利益不懈努力,不怕牺牲,就一定能够赢得人民这个“上帝”,就一定能够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毛泽东的牺牲,是他主动选择的。
三
1925年,年仅32岁的毛泽东,已经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代理宣传部长,党内地位高于当时的蒋介石。
只要他愿意,前方正是高官厚禄。
但他放弃了这一切,为了救国救民,他做出了另外的选择,一条布满荆棘的、随时可能牺牲生命的道路。
在此后的岁月里,他还将不断做出同样选择,直到晚年。
杨开慧的牺牲,也是她主动选择的。
被捕后,做为北京大学名教授的女儿,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表示愿意放她一条生路,条件是登报声明与正在井冈山领导革命斗争的毛泽东脱离关系。
杨开慧断然拒绝,“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遂慷慨就义,英年29岁!
杨开慧牺牲时,并没有马上失去知觉。
刽子手没有击中要害,她是在草地上慢慢流干了鲜血,经历了凌迟般的痛苦,双手深深插进了泥土,挣扎了两个多小时才极为惨烈地死去。
毛岸英的牺牲,也是他主动选择的。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他并不是军人,而是一名企业干部。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