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如何使牺牲不被虚掷?——纪念毛主席逝世44周年
01
—
前两天,因为浩亮老人去世,又重看了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因为重看《红灯记》,又想起了毛主席晚年的一桩伤心往事。
据毛主席身边卫士周福明回忆,有一次看电影《红灯记》,当剧情演进到李玉和一家人即将被日寇枪杀,李玉和说:“铁梅,咱们搀着奶奶一块走!”《国际歌》的悲壮旋律响起,毛主席难过地掉下了眼泪,他自言自语地讲:“敌人又要杀害我们的同志了。”【点击阅读】
另据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毛泽东喜欢怀念往事,常谈起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的事情,愿意看这方面内容的电影。一次,银幕上伴随着高昂雄壮的乐曲,出现人民解放军整队进入刚攻克的某城市受到市民们热烈欢迎的场面。渐渐地,毛泽东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先是阵阵抽泣,随即失声大哭,工作人员只得将他搀扶退场。”
这部电影,就是1975年拍摄、上映的电影《难忘的战斗》,解放军正在进入的城市是武汉。
毛主席这两次落泪,都和“解放”与“牺牲”这两大主题有关。
02
—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对于牺牲,毛主席的态度是“不怕”,因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毛主席有六位亲人先后献出了生命,自己也多次身临险境。
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在为普通一兵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发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他说: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1945年6月11日,毛主席在为中共“七大”所做的题为《愚公移山》闭幕词中,号召全党: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甚至到了1959年,毛主席在《七律·到韶山》中还非常豪迈地写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但是,再往后,随着党内两条道路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毛主席自己也年事渐高,他考虑的问题,就更多的是:如何使牺牲不被虚掷?如何才能不让烈士鲜血白流?
据曾在中南海工作过的护士长吴旭君回忆,1964年2月29日,毛主席在检查身体时谈到了自己的担忧。他既像是对吴旭君,更像是梳理自己思路地说:
“我现在活着呢,他们就这样!要是按照他们的做法,我和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
“我这个人没有私心,我不想为我的子女谋求什么,我只想中国的老百姓不要受苦受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再走回头路。”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