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毛主席和屈原惺惺相惜,一脉相承
每逢端午节,在主流媒体上便充斥着“端午节快乐”的祝福语!
而小编,在端午节却快乐不起来!
小编想说,时逢端午,莫只顾着吃粽子,而淡忘了屈原精神巨大的现实意义。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爱国情怀、他的浪漫气质,都令后世所倾倒。
中国人民用一个节日来纪念屈原,这是因为,伟大的政治家屈原,始终站在最底层老百姓的立场上,为国为民谋福祉,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反潮流精神,敢于和贪腐的权贵们斗争,敢于和昏庸的君王斗争,敢于和虎狼之国强秦斗争!
屈原有着博大的胸襟,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性以及关心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屈原有着不同流俗的人生境界,对国家忠诚热爱的高尚情操:屈原的这些精神,绵延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爱国家、爱民族、追求卓越、仰慕崇高、秉持正义,追求理想——为万世开太平!
屈原敢于同一切邪恶势力斗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复杂的屈原精神中最耀眼的,也是最值得我们继承的一种精神,毛主席的反潮流精神与之一脉相承。
屈原洁身自爱,独清独醒,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可毁其节。他志洁行廉,矫然自异,不妖不染,皭然不滓——其高洁人格堪“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众所周知,伟人毛主席一向对屈原理解甚深,评价很高,倍加推崇。
毛主席和屈原都是楚国人,也许是因为地缘的关系,早年的毛主席就对屈原情有独钟。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年轻的毛泽东就在自己的讲堂录中,用工整的笔记抄写了《离骚》、《九歌》全诗。
在毛主席早年的诗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也透露着屈原《天问》的楚辞风格。
1961年秋,毛泽东专门写了一首《七绝·屈原》,深刻形象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更揭示了其以文作匕首、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
屈子当年赋楚骚,
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
一跃冲向万里涛。
屈原的故事表面上是悲惨的、令人哀叹的,但实际上,却是充满力量,充满斗志,又是令人振奋的——“屈原精神”永远是伟大的!
他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心系民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对真理的孜孜以求,还有他那纵横驰骋的浪漫气质以及绝不屈服任何权贵的铮铮铁骨,构成了屈原精神极为丰富、饱满、生动的内涵——也给伟大的革命导师毛主席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联想到上世纪60年代前后,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毛主席就是在那个最困难的时候想到了屈原,他从屈原精神中吸取了力量。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