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革命胜利密码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庄严的回答。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历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血泪的历史。清政府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屈膝投降,面对列强侵略,缺乏战争意志,"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为了苟延残喘,维护它的反动统治,签定了一个个割地赔款的卖国条约,把中国人民的血汗钱,把中华民族的切身利益拱手相让。北洋军阀及以后的国民党政府,继续了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在中国的土地上,遍地都是外国人的租界,外国可以在中国驻军,外国人肆无忌惮,横行霸道欺压中国人民。中国人民不但忍受着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剥削,还要受外国人的摆布、欺凌甚至是宰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面对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多少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孙中山虽然了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仍没有使中华民族复兴,没有使人民得到解放。
具有强烈责任感和斗争精神的毛泽东,青年时期就开始追求真理,探寻人民受苦受难的根源,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同时,结识了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罗学瓒,郭亮,萧子升,罗章龙等有识之士。他们畅谈政治与社会,谈理想抱负,从不谈论金钱、女人、琐事。
后来,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他们时刻不忘激励自己和朋友。在《湖江评论》创刋词中,年轻的毛泽东这样写道:"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的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1917年,24岁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最后一年,在西方伦理学课上,老师杨昌济以一本德国的《伦理学原理》作为教材,毛泽东在此书上批注了12000余字,他认为:"吾国二千年之学者,皆可谓之学而不思"。"各世纪中,各民族起各种之大革命,时时涤旧,染而新之,皆生死成毁之大变化也。吾人甚盼望其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岂不愈于旧宇宙耶!"(后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论述可能源于此)"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
多么大气磅礴,多么热情奔放!多么豪迈,多么雄壮的立志之言?这是一颗激越高昂的心在跳动,这是一股澎湃的热血在涌动。这就是青年毛泽东努力奋斗,充满信心,立志报国,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不怕困难,一往无前的精神写照!今天的我们无法找到合适恰当的词汇来描述毛泽东青年时代的那种精神境界。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