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的浩然壮气

2022-05-10 1229 0
作者: 是说新语 来源: 求是网

  “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中这样形容青年毛泽东。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1913年春,20岁的毛泽东考入五年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第二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毛泽东被编入第八班。

  当毛泽东进入一师时,中国正处于令人难熬和困惑的沉闷岁月。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承认耻辱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出,举国愤慨。一师学生将几篇反对卖国条约的言论编印成册,题名《明耻篇》。

▲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为毛泽东。来源:新华社

  毛泽东读罢,在封面上写下四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这时,与毛泽东过从甚密的一位同学因病去世。5月23日,学友会为他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蒨,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这首五言古风,同《明耻篇》封面题词一起,表达了青年毛泽东对民族危艰的沉重忧虑,和以雪耻救亡为己任的学子抱负。

  “有益于国与群”

  毛泽东在一师求学期间,为自己规定的读书目的是什么呢?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诸如将来要当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等。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然后按它去做,若“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

  1915年9月,在给好友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这之前不久,他在另一封信中说:“齑其躬(即便自己粉身碎骨)而有益于国与群,仁人君子所欲为也。”

  “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等的信中,明确指出,“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

▲20世纪初,一群有志青年漂洋过海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展革命活动,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和领导者。图为1920年7月,蔡和森、向警予等旅法青年在蒙塔日杜吉公园召开留法学生会议的资料照片。来源:新华社

  蔡和森给毛泽东回信,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1921年1月,毛泽东复信说,“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查看余下3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