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46年了,今天,我们一起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
1976年9月9日
秋风含悲
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那一天,一代伟人就此陨落
那一天,举国上下悲痛万分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
毛泽东同志
在中国人民心中就像灯塔一样
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
是他一生的追求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
他是伟大的战略家
将一个积贫积弱
一盘散沙百余年之久的
旧中国带进了新的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
中国人民成为了
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1931年,毛泽东在瑞金
他是伟大的思想家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创造性地解决了
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
他是伟大的军事家
使我军逐渐成长为一支现代化
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打败了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和侵略者
他还是伟大的诗人
不仅写诗
而且一生都行走在
革命和智慧的道路上
他的人生本就是一首诗
一首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的诗
晚年毛泽东
今天
2022年9月9日
是毛泽东同志逝世46周年的日子
忆往昔峥嵘岁月
我们深深怀念您
立志出乡关的铮铮誓言
1915年秋,一份《征友启事》出现在长沙各校,一位名为“二十八画生”的青年诚心求友,便用土纸油印了一份启事,只见文章流利、字体刚劲,其中写道:
“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曰:原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
启事中指出,要结交“坚强刚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并借《诗经》“嘤鸣求友”与“将伯之助”的典故,表示自己求友心切。
落款署名着为“二十八画生”,此人便是毛泽东,之所以这样取笔名,是因为“毛泽东”三字繁体笔画数刚好为二十八画。
这份《征友启事》,彰显了青年毛泽东的不拘一格、胸怀大志。那么,他的求学时代又是怎样的呢?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
和中国许多家庭重视教育一样,自毛泽东9岁开始,他的父亲便送他去私塾读书。可他父亲最大的期望,还是要毛泽东安心务农、精于持家,因此,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毛泽东便开始白天在田里帮助父亲干活,晚上替父亲记账。
就在这时,一本书又燃起了他对读书的渴望,这本书就是《盛世危言》。该书主张设议院、办商务,讲农学,兴学校……还说到中国之所以弱,正是因为缺少西洋的铁路、电话、电报、汽船等,据毛泽东回忆:“《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