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为何重上井冈山?——纪念毛主席逝世47周年
最近在看一本书,作者找到了许多当事人,通过非常细致的访谈和回忆记录了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冈山前后的那一段历史。今天是毛主席逝世47周年,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30周年,我问了自己这样一个宏大的问题:毛主席为何重上井冈山?
1965年5月,毛主席来到了这个三十八年前艰苦开创的革命故地。三十八年前,毛主席在付出了许多血的代价之后找到了这样一条根植于人民群众的道路。在茅坪的八角楼里,他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三十八年后,他重新回到了这里,在曾经轰轰烈烈的黄洋界保卫战的地方停了下来,他下车大步走向黄洋界。心情激动奔腾之际,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首词读来很豪迈,作者的那种凌云之志跃然纸上,但与之并存的却是毛主席心中的巨大担忧。
这次重回井冈山,毛主席想到了很多过去的事,他与一行人谈到了很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牺牲的同志。
回想起这些为了革命事业早早牺牲的同志,毛主席的内心是复杂的:“一回到井冈山,脑子里重现出他们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都是活生生的。他们都是有坚定信仰有牺牲精神的好同志。牺牲时都只有二十几岁呀!井冈山斗争是伟大的,这些为革命牺牲的青年人是伟大的。”
除了对这些英烈的巨大惋惜,毛主席的担忧愈发明显,据后来回忆,毛主席对当时在场的人说了这样一段话:
“一想到牺牲了那么多的好青年、好同志,我就担心。一般党员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权利,你提意见他们不听。官.僚主义作风犯了多次,还是存在,官.僚主义思想也比较严重。打击迫害、假公济私、忽“左”忽右、形“左”实右的事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你们知道的比我多。报喜不报忧,也是官僚封建东西。县官不如现管,假话满天飞,这些很容易造成干部的腐化蜕化和变质。……现在高gan子女特殊化成了“正常化”。这和我们井冈山时期提倡的东西不一样。条件好了,过去的优良作风还要不要继承?怎样继承?”
据后来人回忆,毛主席真的像考学生一样问当时在场的人:井冈山精神是什么?
有人回答是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