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毛主席与《人民的战士》
一
从毛主席在井冈山建军开始,人民军队——无论是叫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解放军——都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块文化高地,在文化上辐射、滋养、引领着全社会。
截止八十年代,军队文化战士创作的歌曲、散文、小说、戏剧,八一电影制片拍摄的电影等等,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两、三代人。
已故著名军旅作家刘白羽前辈,就是这块文化高地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
之所以想起刘白羽,是因为前几天,诺奖得主莫言陷入舆论漩涡的缘故,人们发现,早在1995年,刘白羽在看了《丰乳肥臀》之后,就对作者有严厉的批评。
被人们反复引用的刘白羽原话是这样的——
“世风如此,江河日下,我们浴血奋斗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国家,竟养了这些蛀虫,令人悲愤。”
刘白羽此言,证明尽管他不能力挽狂澜,但他的一生始终如一,没有忘记革命建国的初心。
在一个变色龙成精的年代,人人以与时俱进为荣的年代,这无异是一种最可宝贵的品格。
我在搜寻刘白羽资料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早在1950年,刘白羽就以新华社驻东北野战军记者的身份,担任了电影《人民的战士》编剧。
以今天的眼光看,这部电影显得过于朴实无华,与其说讲述了一个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故事,不如说更像一篇质胜于文的战地通讯,但唯其如此,才能让今天的观众更加贴近当年正凯歌行进的人民解放军,尤其是战功赫赫的第四野战军的精神风貌。
1952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七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人民的战士》荣获“争取自由斗争奖”。
二
《人民的战士》上映时间距今已有70多年,很多人没有看过,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剧情——
1946年的东北战场,松花江南岸的农民在我军撤退到松花江北岸后,遭到蒋军和地主还乡团的残酷迫害。青年农民刘兴不得不离别妻儿老小,去投奔解放军。在松花江北岸,翻身农民万大爷送儿子万良才参了军,自己也积极支前。
万良才和刘兴在同一个连队,两人成了好朋友。1946年冬,东野开始三下江南,在一次战斗中,刘兴负伤,万良才把刘兴背下阵地,途中敌机轰炸,他用身体掩护刘兴,自己却受了重伤。
刘兴在后方医院逐渐痊愈,万良才却因伤势过牺牲。刘兴万分悲痛,决心为战友报仇。他返回部队,随部队打回了家乡。母亲告诉他,妻子被蒋军残杀,刘兴忍着悲痛告别母亲,随军继续战斗。他在战斗中炸毁了敌人的街垒,自己再次负伤,在战地包扎所,刘兴遇到万大爷,告诉了他万良才牺牲的消息,万大爷安慰他说:“我的儿子为革命牺牲是光荣的。”刘兴带伤重返火线,参加了最后攻克敌人指挥所的战斗,并在火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