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长青:1958年毛主席缘何四次起草《告台湾同胞书》
导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并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中,形成了“一个中国原则”。1958年,毛泽东统筹国内外形势发展,先后四次起草《告台湾同胞书》,步步深入地阐明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不仅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两面派伎俩给予了无情揭露,也让台湾同胞明白中国共产党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1958年遭解放军炮击的金门机场
1958年8月23日17时30分,金门突然响起阵阵“雷鸣”,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对盘踞在金门的国民党军进行大规模炮击作战。9月30日,毛泽东与时任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谈话时,指出:目前美国在台湾海峡集中了重兵,实力相当强大,不可轻视,需要认真对待。因此我们现在的方针是打而不登,断而不死。在华沙恢复的中美会谈,经过几个回合的互相侦察,大体上可以判断美国人要保台湾但不一定保金门,而且有迹象显示美国人企图以放弃金、马换取我承认其霸占台湾,这需要研究对策[1].同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谈话中重申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所持的要国共“双方放弃武力”的立场,批评台湾当局在金门、马祖等岛屿上保持大量军队是不明智和不谨慎的,并承认蒋介石“反攻大陆”是一个“假设成分很大”的计划,认为“只靠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是不会回到那里去的”。当有记者问到如果中国共产党方面作出某些让步,那么美国的对台湾政策是否会有所改变时,杜勒斯说:“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政策是灵活的,是适应于我们必须应付的局面的。如果我们必须应付的局势改变了,我们的政策也会随之改变。”[2]杜勒斯的这一谈话引起了中共高层的高度重视。
阐明我对台的一贯政策
1958年10月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由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陈毅、彭德怀、黄克诚出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主要分析讨论杜勒斯的谈话,周恩来说:杜勒斯的谈话,表明美国想趁目前这个机会制造“两个中国”,要我们承担不用武力解放台湾的义务。杜勒斯的政策,一句话就是以金、马换台、澎,这同我们最近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中侦察美方底牌的情况是一致的。毛泽东说:侦察任务已经完成,问题是下一步棋怎么走。对于杜勒斯的政策,我们同蒋介石有共同点,都反对“两个中国”。蒋介石是不愿撤出金、马的,我们也不是非登陆金、马不可。可以设想,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如何?这样做的好处是:金、马离大陆很近,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同国民党保持接触,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打炮,什么时候需要紧张一点就把绞索拉紧一点,什么时候需要缓和一下就把绞索放松一下,不死不活地吊在那里,可以作为对付美国人的一个手段。我们一打炮,蒋介石就要求美国人救援,美国人就紧张,担心蒋介石给他闯祸。毛泽东最后说:方针已定,还是打而不登,断而不死,让蒋军留在金、马。但打也不是天天打,更不是每次都打几万发炮弹,可以打打停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