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彦 | 心向韶山:因景仰而朝拜,思源内化力量

2024-09-09 1563 1
作者: 孟彦 来源: 虚怀论语

  机缘巧合,去年6月,我受命担任韶山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负责人,自此与韶山结下不解之缘。

  一年多来,从北京到韶山,在驻司的日子里,每天清晨,我都要步行4公里到毛泽东铜像广像,朝拜伟人,右绕祈福,肃默思源。

  仰望4.1米高台上的伟岸身躯,注视老人家慈祥而坚毅的目光,我怦然心动,心潮起伏。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缔造者,没有他“中国革命有极大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我们党还在黑暗中苦斗着”(邓小平,1978年12月13日),他比我们早看50年(王震语),他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历史巨人(张全景语)。

  毛主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领袖。尼克松称赞他是“充满思想活力的伟人”,福特称赞他对历史的影响“远远超过中国的国界”,小布什在耶鲁大学推荐《毛泽东选集》,奥巴马在白宫圣诞树上挂上毛主席画像……

  巴勒斯坦14个派别代表在北京签署宣言后,集体到韶山拜谒毛主席,中非民间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全体代表到韶山敬献花蓝,中非经贸博览会6国代表团,越南、塞拉利昂、津巴布韦,苏丹、尼日尔、赞比亚等国领导人前来韶山参观访问。

  这样的领袖怎能不令人心生景仰!

  景仰,源自伟人志存高远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离开韶山冲去东山学校求学,临行前改写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本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少年毛泽东立下的志向是什么?他说的“学不成名”指的又是什么?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在湖南5个县考察农民运动,他在毛震公祠对农民协会的乡亲说:革命要成功,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预计要二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来。

  誓将革命进行到底,这就是毛泽东的远大志向。他说到做到,从秋收起义,到挺进井冈,从开辟苏区,到伟大长征,从延安抗战,到全国解放,直到1959年6月25日他才回到韶山,其间相隔32年。当晚,他挥笔写下《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卓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景仰,源自伟人信念坚如磐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伟人的信念。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从未动摇过。”(1936年,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这是伟人的信仰。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