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
2023年12月9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1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主持。
开幕式现场
受学校党委行政委托,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会见了与会的学者、嘉宾。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任羽中在开幕上致辞。任羽中说,毛泽东同志与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青年毛泽东在北大的经历,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现当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北京大学也有着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优良传统,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北大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成果。近年来,围绕着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等重大论题,北大学者进一步加强了毛泽东思想研究,这些研究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大会主旨发言共分为三个阶段。在主旨发言第一阶段,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育部社科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原主任许全兴,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田心铭,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少将何怀远,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山东省社科联主席唐洲雁先后发言。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分别提交《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三源”问题——赓续毛泽东的科学文化现代化观》《毛泽东是彻底的人民至上的人民观》的书面发言。
李君如指出,学习毛泽东思想重要的是把握其思维方法,这有利于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见,增强对新时代新征程爬坡过坎的信心。顾海良阐发了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四个独创性贡献,这些独创性贡献是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为背景的,是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遵循。陈晋从十个方面概括了毛泽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做的理论准备,这些理论准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想航道的源头。许全兴认为,毛泽东思想体现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科学精神,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田心铭指出,毛泽东之所以被评价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因为他做到了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性和人民性“三个相结合”。何怀远阐述了毛泽东在人民军队建设及战略战术方面的突出贡献,一是在阶级革命战争和民族革命战争交织的复杂局面中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建设一支党领导的军队,二是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指明打胜仗的方向。唐洲雁梳理并分析了毛泽东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和方法,即认真学习、辩证看待、继承发展、科学运用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