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良 等:学习毛泽东读《资本论》批注——“否定之否定的范例”
202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30周年。在这个历史时刻,我们应该挖掘毛主席思想中还不为后人所重视但又极为重要的思想。马克思《资本论》总结的科学结论,即“否定之否定”——“在自由劳动者协作的基础上,和他们”在创建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全体所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1]。这种对立统一的“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全体所有制+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科学社会主义生产条件所有制(简称科学社会主义所有制),早已由毛泽东同志率先誉为“否定之否定的范例”,并逐步发展成毛泽东主义的一大亮点。
【毛泽东读过的《资本论》】
一、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法则
这本著作由李达、雷仲坚合译。该书第三章第十一节,题为“否定之否定的法则”,讲述了《资本论》总结的“否定之否定”的科学结论。有关译文摘录如下:
“这个法则的要点在哪里呢?”
“在资本论第一卷资本主义蓄积的历史倾向那章中,马克思逐一指示了劳动手段(新译‘生产资料’)的私有,从最初的瞬间起到历史上必然的废绝为止,即到转变为其对立物的社会公有(新的译文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见《马克思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9-832页,下同)为止的发展过程。”
“私有,和社会的集团的所有不同,只存立于劳动手段及外的劳动条件属于各个人的场合。劳动者私有生产手段,是小生产的基础;小生产成为社会的生产及劳动者自由的个性之发展的必要条件,……。”
“……到了一定的发达水准时,这种生产方法自己创造出破坏自己的物质的手段;……这种破坏,即个人的分散的生产手段转变为社会的被集积了的生产手段,因而多数的细民之所有转变为少数的巨人之所有,……。”
“……资本家的私有,对于那以生产者自身劳动为基础的个人的私有,是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的生产以自然过程的必然性,作出自己对自己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这个否定,不是使劳动者的私有复兴,而是造出以资本主义时代的成果为基础,即以协业、土地、及其他由劳动生产出来的生产手段之公有为基础的个人所有(新译为‘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是明白的。”
二、毛泽东主席关于否定之否定的相关批注
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4日的延安窑洞中,曾批注该书。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