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要让大家知道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成就
【1958年3月毛主席考察都江堰工程】
要让大家知道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成就
——观都江堰胜景后又看了一篇论文的感想
观都江堰胜景后,在住处一个图书阅览室里,偶尔读到197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了解到毛泽东时代都江堰人民修堰筑渠的一些事迹和数据,不由得心生感慨。
那些“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激情岁月和远超古人的伟业,尽管才过去了几十年,为什么比古代历史还鲜为人知呢?
请大家看几个令人心动和深思的数字:
灌区面积1:约50万亩。这是李冰主持修都江堰后,经过不断地维修建设,到西汉时达到的面积。因为史记对李冰的最早记载,没有灌区面积数字,也有人认为战国末期达到五六十万亩。
灌区面积2:约300万亩。这是经过2100多年发展,从宋朝到清朝所达到的最高面积,年均增长约0.12万亩,是秦汉时代灌溉面积的6倍左右。
灌区面积3:约200万亩。这是新中国接手的摊子,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受益农田比历史最高值下降了1/3,年均下降2.63万亩。那样的反动政权不灭亡没有理由。
灌区面积4:约1100万亩。这是从1949年开始,经过毛泽东时代的艰苦奋斗,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实现的面积【1】。灌区面积年均增长30万亩,总面积是历史最高值的3.6倍多,是旧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的5.5倍。这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灌区面积5:约1130万亩。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到目前所达到的面积,40年增加了30万亩,年均增长0.75万亩,高于中国古代历史年均增长面积。
灌区面积6:约1615万亩。这是2021年毗河供水工程一期正式通水时,讲到全部工程完成后,不只有望解决川中近225万人的缺水问题,都江堰灌溉面积也将增加到1615万亩。这项工程是1971年提出,1974年论证,2015年正式开工建设。都江堰水利事业又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当然不只是灌溉农田,但灌溉面积却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客观尺度。我们从中想到了什么呢?
第一,毛泽东时代水利事业是超高速发展,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可以创造远超古人、甚至前无古人的伟业。这从一个侧面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性。
第二,秦王朝任命的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这一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开创性水利工程。尽管秦以后一些儒生文人妖魔化秦始皇,但历朝历代统治者并没有把秦王朝的这一伟业否定了,而是明智地继承发展这一事业,给予李冰崇高荣誉甚至封神祭祀至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可动摇的民族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