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躬耕本英雄,何争数千年?


——纪念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指示发表55周年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30周年,同时也是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指示发表55周年。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编者按语。在介绍了甘肃省会宁县城镇的一些居民,包括一批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的事迹后,引述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后更是达到了新的规模。

  笔者也是1968年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于9月12日与29名中学同学到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海力锦公社王家窝铺大队(后改名为五七大队)插队落户。1972年被大队和集体户推荐到天津师范学院(现天津师范大学的前身)政史系政教专业学习。1975年留校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原著、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学和研究,直至2008年退休。其中4年的插队生活在我的一生中打下了极其深刻的烙印,成为自己一生工作、学习、事业奋斗的极其重要的源泉和动力。退休之后,我写了多篇上山下乡的收获体会及其理论研究的文章,公开发表在多家红色网站和红色刊物上。

  为纪念毛主席发表上山下乡指示55周年和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现将笔者2014年5月写的插队生活诗三首在网站发表。

  插队生活诗三首

  (2014年5月)

  近日在老年大学学习陶渊明的田园诗,不由勾起对农村插队生活的回忆。遂仿陶渊明五言诗形式述插队生活趣事。

  铲地

  晨曦赴田园,夕烟荷锄还。

  地大数十垧,垅长三里三。

  初挥重千斤,日久轻自然。

  汗滴禾下土,意志苦中坚。

  细察苗草丛,循规七寸间。

  农友相与锄,诚助感心田。

  夏战七十日,秋后收获甜。

  躬耕本英雄,何争数千年?

  搂柴火

  塞外寒冬至,晨起赴沙坨。

  肩扛搂柴耙,来回转蹉跎。

  初时冷萧瑟,渐渐身热颇。

  耐心把把拽,持续帘帘多。

  午餐嚼米豆,胜过肉和馍。

  确实苦和累,亦觉乐趣多。

  满车硕果载,插友皆傲说。

  荆柴村最大,自力更生活。

  放牧

  当年八月末,指派牧牛羊。

  纵辔远草甸,尽收美景香。

  蓝天白云飞,绿草波轻飏。

  晨挥马杆行,间卧草原床。

  马儿群追逐,牛儿吃草忙。

  常遇牧马人,唠嗑话家长。

  天空晴万里,转瞬雷雨狂。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