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要借给我们“一把伞”,毛主席为何坚决拒绝?
在基辛格的《论中国》一书中,记述了这么一件事情,基辛格说:
“美方并不能完全理解中国人执著的自力更生理念。美国人习惯于通过正式的保证声明来加强与欧洲的关系,而类似声明对中国领导人会有什么影响,他们却不一定能作出正确判断。尼克松访华前,黑格上校带领美方先遣小组1972年1月见周恩来时,用的就是标准的北约套话,他说尼克松政府会抵制苏联围堵中国的努力。毛泽东的反应十分坚定:‘围堵中国?我要他们来救我,可能吗?……他们关心我吗?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
在1973年11月访问结束前,我向周恩来建议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开通一条热线,并将其加入减少突发性战争风险的协议中。我是考虑到中国疑心军控谈判是美苏企图联手孤立中国之举才这样建议的,好让中国有机会参加这一进程。但毛泽东不这样看。‘有人要借我一把伞,’他说,‘我们不要,我们不要核保护伞。’”(第286页)
毛主席这里说的,“有人要借我一把伞”,究竟是指何人呢?
应当就是赫鲁晓夫。
事情是这样的:
“1954年我国庆5周年,赫鲁晓夫应邀访华。10月3日,中苏两国举行最高级别会谈。那时,赫鲁晓夫虽然已经升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但位置还未很稳,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中苏两党会谈,双方在交换了彼此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又介绍了各自国内的情况后,赫鲁晓夫主动问及:中国方面还有什么要求?
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毛主席竟开门见山提出:‘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同你们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总之,我们也想搞这项工业。’
对此,赫鲁晓夫夫毫无思想准备。他听后稍停一下,然后说:‘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了苏联的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它……我们的想法是,目前你们不必搞这些东西,还是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发展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生产,改善人民的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比搞原子弹好。假使目前要搞核武器,把中国的全部电力用在这方面是否足够还很难说。如果你们十分想办这件事,而且是为了进行科研、培训干部,为未来的新兴工业打基础,那么我们可以帮助先建设一个小型原子堆。借这个条件培训干部,也可以派有基础的人员到苏联学习、实习和深造。你们以为如何?’
毛主席回答说:‘也好,让我们考虑考虑再说。’
现有文献表明,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请苏联帮助发展核武器。”(《毛泽东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第64-65页)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