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文艺思想
不说大道理,只说老百姓的直观认识。
毛主席的文艺思想是什么?
是“道生一”的文艺思想。
《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过去的戏曲舞台上,主角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从来就没有劳动人民的主角。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是奴隶、奴仆,到了舞台还是奴隶、奴仆。
这种现象早已为一些有识之士所不满,在辛亥革命前夜,无论是革命者还是改良主义者都重视戏曲的革新,都强调戏曲应当并且可以为促进社会进步、改造人的思想做工作。而文艺改革的关键是在出作品而不是空喊口号。没有作品你把嗓子喊破了也没用。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到1942年的抗战相持阶段,30年间歌颂人民,让劳动者成为主角的新文艺作品屈指可数。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后,以“工农兵”为主角的歌颂人民创造历史功绩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如《黄河大合唱》《小二黑结婚》《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田保霖》《保卫延安》《白毛女》等等。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如同拨开谜雾见青天一样,使艺人上升为文艺工作者,有了正确的创作方向。一大批经典作品横空出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1956年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民族形式是植根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关于如何对待外国文化,毛泽东指出,“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1964年9月1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生陈莲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反映该院教学和演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毛泽东作了批示,肯定此信。就是在这个批示中,毛泽东明确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至此,形成了繁荣文艺的”“双百” “二为”方针。
一直以来,有人以“八亿人民八部戏”来说明那段时间的文艺萧条。可是老百姓却从另一个角度认为,10年间练就了八部经典之作也是文艺创作史上罕见的现象。难道不是吗?其实,“八部样板戏”的称号是1967年叫起来的,包括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交响乐《沙家浜》,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1972年又有《龙江颂》《杜鹃山》《磐石湾》《平原作战》《红色娘子军》《红云岗》,芭蕾舞剧《沂蒙颂》《草原儿女》以及钢琴伴唱的《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钢琴弦乐五重奏《海港》和交响乐《智取威虎山》等优秀剧目。
那个时代还成立了各种文工团、宣传队、电影放映队等深入工厂、农村和军营演出,著名的乌兰牧骑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乌兰牧骑1957年始创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开始仅有9人、两辆勒勒车、四件乐器。由于非常适合农牧民的需要,所以很快得到普及和提高,到1963年已有30支,而且在1964进京汇报演出时获得极大成功,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充分肯定,并按照周总理的部署,在全国进行巡回演出,影响很好。1979年开始,乌兰牧骑走出国门,先后在欧美及亚洲其他国家访问演出,普遍受到好评。如今,草原上乌兰牧骑队伍已发展到近50支。)
像我们7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亲历过那个时代的。老百姓讲求实事求是而决不说昧心,啥叫萧条颓废,啥叫繁荣创新,老百姓是分得清的。
2021年12月22日星期三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