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我站在人民之中,不是站在人民之上
【毛主席在十月人民公社与群众交谈】
——纪念毛主席诞辰129周年
毛泽东的为民初心
赵一心
毛泽东最为世人称道和仰慕的是,他在领导人民变革中国社会的漫长历程中,在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后,不忘并始终践行为民初心,并使之人格化,进而使他的理想追求、政治意志、喜怒哀乐始终与人民的意志、愿望和情感高度契合,而呈现无限魅力,赢得人民崇敬。
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
毛泽东所秉持的理想,实际上就是党和国家的性质宗旨和根本政治主张,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开宗明义,亮明旗帜。更重要也是最具个性特点的是,毛泽东不是空谈理想,不是从本本到本本阐述理想,而是把党的理想和改造中国社会、造福中国人民紧密结合起来,理论透彻,充满温度。革命年代,毛泽东面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曾经用极为通俗的语言宣示了党的理想。1936年他在与斯诺谈话时说:“中国共产党仅仅是中国的一个政党……它必须是全民族的代言人,它决不能代表俄国人说话,也不能替第三国际来统治,它只能为中国群众的利益说话。”
毛泽东对理想的执着,是建立在必胜信念基础上的。1961年9月他与蒙哥马利的一段对话,经典地反映了他所拥有的这种自信。蒙哥马利问:“主席能否告诉我,在什么时候你们才开始看到黎明。”毛泽东说:“一开始就看到了。对我们来说,前途一直是明朗的,至于道路,那是人走出来的。小路是人走出来的,大路也是人开辟出来的。逐步取得经验,逐步看到光明。”
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后,毛泽东念念不忘革命初衷。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特别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实践中,毛泽东和全党进行了一次前无古人的尝试,过程充满曲折和艰辛。不论采取何种政策举措,“马克思主义者永远不许剥夺劳动者”是毛泽东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1961年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全体会议上讲话,其中说到:“无产阶级不能剥夺劳动者,不能剥夺农民和城市小生产者,只能剥夺剥夺者,这是一条基本原则。”1961年,他在与地方领导同志谈话中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如果百分之八十几的农民不满意国家政权,不满意共产党,那怎么能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呢?”“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代表劳动者的。”在毛泽东那里,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是”与“否”,就在于如何对待人民,首先是如何对待中国人民,特别是当年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
毛泽东是为人民解放而起来革命的。当他“在韶山、湘潭和长沙见到的,广大人民的生活是痛苦的”,而原因“只是由于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的缘故”,因此他便下定决心,“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将革命事业奋斗到底”。从那时起,为人民谋幸福就成为他毕生的追求。他带领党和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人民幸福开辟了新的政治境界。同时,他又把为人民谋幸福落实到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上,体贴关心,无微不至。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