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丨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毛泽东的家书
编者按
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是党的珍贵档案资料,寄托了他们深沉的家国情怀、优良的家风传承、至深的亲情眷恋。学习时报专栏“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刊发一组文章,分别介绍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的家书故事。
毛泽东在繁忙工作学习之余曾写过很多家书,与亲人们沟通交流、传情达意。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毛泽东家书就有100多封,写作时间最早追溯到1915年,最晚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家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再现了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廉洁自律、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襟和崇高风范,是我们走进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
这些钱均是我自己的稿费,请告他们节用
毛泽东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爱,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情感丰富、平易近人、细腻温柔的真实毛泽东。他孝敬父母,感恩长辈,疼爱子女,关心远近亲戚……将热烈真挚的爱给予亲人。
在毛泽东早年给七舅父文正兴、八舅父文正莹的家书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母亲、对舅家的深厚感情。1918年8月,毛泽东准备去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心中却又牵挂着母亲的病患。在给两位舅父的信中写道:“家母在府上久住,并承照料疾病,感激不尽。乡中良医少,恐久病难治,故前有接同下省之议。今特请人开来一方,如法诊治,谅可收功。如尚不愈之时,到秋收之后,拟由润莲护送来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
从毛泽东给子女的家书中,又可以看出他的拳拳爱子之心。1938年3月,已与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分别10年的毛泽东,看到兄弟俩托人从苏联带回的信与照片,激动得当即回信:“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的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地喜欢。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祝健康、愉快与进步!”1948年,毛泽东收到分别了多年的女儿李敏从东北的来信,立即用加急电报回信:“看到了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欢迎你来,希望你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1951年1月,女儿李讷生病了,毛泽东在百忙中写了封短信:“你病了,我很念你。你好好养病,早日好了,大家欢喜。下大雪了,你看见吗?”作为父亲的舐犊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对于亡妻和岳家,毛泽东有情有义、不忘旧恩。1962年,毛泽东的岳母也就是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去世,毛泽东给妻兄杨开智发去电报表示哀悼,并寄去五百元钱,电报写道:“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