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毛泽东主席一生中,唯一奠基的建筑!
一幅碑铭,毛泽东手书两次!一篇碑文,周恩来手书四十余次!寥寥百余字,却字字力重千钧、气贯长虹!巍然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对英雄的纪念,更是对后人的鼓舞。
人民英雄纪念碑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建立一个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由毛泽东同志起草。
1949年9月30日傍晚6时许,毛泽东偕同各与会代表前往天安门广场,进行人民英雄纪念碑破土奠基典礼。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周恩来代表主席团致辞,毛泽东宣读了亲自撰写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为纪念碑奠基,这是他一生中,唯一奠基的建筑。
纪念碑总设计师梁思成后来回忆说,考虑到碑文只刻在碑的一面,另一面拟请毛主席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后来彭真市长又说,周总理写得极好的颜字,建议碑文请总理手书。
1955年6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信笺上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写了两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八字碑文,写完后,他再三叮嘱工作人员:一定多请专家们提意见,问问哪一幅可以用,也可以从中选取单个字重新编排,如果认为写得不好,还可以重写。
图片来源:《红色档案》
而周总理为了写好碑文,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写一遍碑文。他先练习书写碑文中的每一个字,反复对比琢磨,然后再练习通篇连贯书写,前后四十多遍,最后挑选出他认为最满意的一篇。写好后,他把碑文手稿亲自送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工地,并谦虚地说“不行再重写”。从碑名到碑文,毛主席和周总理将崇高的敬意和无限深情,注入几十幅手稿的一笔一划之中。
1958年4月,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这座庄严巍峨的纪念碑,总高度37.94米,比天安门还高出了4.24米,由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碑身下的大须弥座四周是十块历史浮雕:《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
在浮雕修建过程中,毛主席曾专门对浮雕主题作出重要批示:要真正使人民英雄成为浮雕的主体形象!最终,十块历史浮雕中没有出现领袖,只有人民英雄的形象贯穿始终。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的形式将每年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每年烈士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鲜花敬英雄,浩气存天地。战火纷飞的年代虽已远去,但人民英雄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来 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