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杀敌不如诛心!毛泽东的舆论战如何制胜?
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个伟大胜利,我们在观网开设专题视频节目——宝塔山下的制胜法宝,一起学习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这一专题的时间跨度,大概从1935年底中央到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开始,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包括如何突破困境,通过主动作为转变时局,促成国共合作,结成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如何进行预见性的思想理论准备,如何在敌后打胜仗,如何发展壮大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还有在抗战中如何建党建军,如何建设根据地,如何处理统一战线中各种矛盾和摩擦等问题。
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洗礼之后,系统总结了胜利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又在指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实践中,解决了种种前所未有的难题形成的。这是一个极其曲折丰富、最后走向胜利的理论和实践过程,让我们一起踏上征程吧!
第一部分:扭转历史车轮
六、红军东征前后的舆论攻势
这一节的主题是:红军东征前后的舆论攻势。
声势浩大的东征结束了,毛主席对东征是怎样评价的呢?他有四句话:
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扩大了红军,筹备了财物。
这样的评价准确吗?按照红军打仗的标准,就是赔本不干,赚钱才行。从这个角度来看,东征历时75天,歼敌7个团,俘敌4000余人,缴枪4000余支,炮20余门,还有几十万发子弹和炮弹,迫使在陕北的晋军撤回山西。
在此期间,我军扩充新兵8000余人,筹款30余万元,缴获大量红军亟需的布匹、棉花等物资,在20多个县开展了群众工作,真是赚大了。尽管没有走到抗日前线,没有建立起新的根据地,没有向北接通苏联,但毕竟得远大于失。
国民党的史书说[1],红军到了晋西48个县,我们有的讲50个县,也有讲30个县的,但权威史书的说法是20多个县,或许是减掉了那些只是路过,而没有来得及赤化的县。国民党说击毙红军8000人、俘虏1000人、击伤5000人,等于歼灭了14000人,这比红军出征时的12700人还多,肯定是假的,国民党有些史书瞎编太多。
东征期间筹款,彭德怀和聂荣臻的回忆是40万元,程子华回忆是50万元[2],但至少是30万元,我们的权威史书上是30余万元这个最低数额[3]。
这些钱是个什么概念?东征前,方面军供给部部长杨至诚,拿着毛主席亲批的条子,向十五军团借2500元解决燃眉之急。徐海东把军团供给部长找来问还有多少钱,报告说只有7000元。徐海东说留下2000元,其他5000元全部交中央。[4]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