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 毛教员相对列宁与斯大林的认识进展:重读《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感想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将至,又想起了人民领袖与革命导师毛教员。

  展望未来,理解现实,最好还是回到历史,特别是卷入了千百万人政治实践的历史,以及与阶级对抗有关的激烈震荡的历史,一些带有根本性的社会内涵,才会由此得到更清晰的揭示。个体的纯学术思考与设想,可能会有闪光点,但达不到“现实中和一切”的丰富性与高度。最近重读了一遍《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斯大林时期苏共中央审定的党史),又获得了关于毛教员思考面向的一点感悟。

  一

  在再一次阅读《联共党史简明教程》之后,有了很多新的心得。苏共能够完成那一场革命,非常的不容易,而且也是在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相对不充分条件下,获得胜利的,相对于准备而言,这场胜利来的又有点快,与快速的胜利相关,也遗留了不少的后遗症。

  在俄国,最早起来批判旧世界的人,是普列汉诺夫及其劳动解放社(1883年成立),列宁还是相对的晚来者。在1902年布鲁塞尔大会上,出现了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和孟什维克(少数派)的分歧,后来发展为分裂。其中的核心政见分歧在于:个人是否必须加入党的一个组织,在组织规则之下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个体服务于组织目标需要。在这里,出现了尖锐分歧,普列汉诺夫虽然口头上没有强烈反对,但是,他在后续的行动系列中间表明了自己的强烈反对态度。

  在普氏的帮助之下,《火星报》也落入列宁的政治对手手里,在一定程度上,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多数)还长期丧失了党内多数,成为少数意见。为此,1912年第六次党代会在匈牙利的布拉格召开,布尔什维克不得不单独举行会议。虽然团结无比重要,之前也有些貌合神离的联合大会,但是,双方都无法继续容忍下去了,终于各走各路。最后,在十月革命后的短期内,双方只能彻底分道扬镳了。在后续的和平岁月里,党内的反对派也一再发难,然后,也不得不一再打反党集团予以排除。

  马克思说过,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很多个体,包括起而批判旧世界的个体,也很难超越旧世界施加的社会关系羁襻。个人内在于同时还需要服务于组织目标,这个是对前现代成功者的超越,要在个体身上,率先就实现对社会关系总和及其羁襻的革命,成为葛兰西所说的有机知识分子那种人,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看清楚未来的路。事实证明,这样的革命是很难自觉完成的,包括普列汉诺夫这样的先知先觉者也不例外。

  革命要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而推动革命的人,则需要在社会关系总和的现实革命尚未发生之前,率先自己走出去,完成主观世界的改造,这个难度非常非常大。列宁遇到并与之长期辩论的流亡革命家群体,多有与旧世界势不两立的思想准备,但是,要他们走出旧时代的想象力,却无比艰难,大多数人都是不情愿的,结果,在革命进程的推进中间,不断地有人被淘洗出局。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