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四渡赤水前后,毛主席遭遇三次信任危机的启示


【油画《四渡赤水》(申根源 梅肖青 孙向阳 王天任 作)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在创造四渡赤水战争奇迹,挽救党和军队的同时,竟然连续遭遇三次信任危机:一次是决策失误后引起,一次是决策中严重分歧引起,一次是决策胜利完成时引起。研究一下这段历史,对认识事物复杂性和领悟领导科学很有启发意义。

  第一次信任危机:土城——首战指挥失利动摇了信任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进入军事指挥核心,大家都希望在他的领导下摆脱困境打胜仗。但是,他提议并指挥红军打的第一仗——1935年1月28日的土城之战,却是一个失败战例。

  在土城青杠坡,本意是要围歼尾追红军的川军郭勋祺部,为实现红军北渡长江创造必要条件。但因为敌情没有搞准,原以为只有4个团,实际上是6个团,而且还有后续部队赶来。情报有误,加上轻敌分兵,红军激战终日,没有达成既定目标,不得已撤出战斗,开始一渡赤水。首战失利对毛主席打击很大,一直到晚年还念念不忘,多次说这一仗是他指挥打败的。伟大领袖从不掩饰自己的过错。

  土城失利还有一个副作用,大家让毛主席来领导的很高呼声,也跟着跌落下来。担任主攻任务的红三军团四师政委黄克诚,因此战没有达到目的又造成部队很大伤亡,直接向中央写信提意见。毛主席看后评价,他有些意见提得不错。遵义会议的反对派幸灾乐祸,博古嘲讽说:看起来,狭隘经验主义者指挥也不成。凯丰说:谁正确,谁错误,走着瞧!博古迟迟不交权,凯丰也鼓动他不交。到了川滇黔边界鸡鸣三省的地方,张闻天提出变换中央领导的问题,根据遵义会议决定,政治局常委要重新分工。周恩来当时说,当然是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说,不对,应当让洛甫做一个时期。周恩来找博古说交给张闻天,才把象征权力的几个挑子,里面有印章、文件和记录等比较痛快地交了。而毛主席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伟人的伟大在于,他从根本是非考虑问题,决不放弃历史赋予的领导责任。敏锐感到掌握的敌情情报不准,打下去不可能取胜,就坚决迅速地改变既定决策,让红军撤出战斗一渡赤水。同时积极寻找有利战机,巧妙利用此仗把敌人打痛打怕,不敢近距离紧追红军造成的空隙,迂回穿插二渡赤水,出其不意地回师黔北,连克桐梓、娄山关、遵义之敌,击溃和歼灭吴奇伟中央军两个师和王家烈黔军8个团,俘敌约3000人,缴枪1000支,还缴获了一大批军用物资,打了长征以来最大的胜仗,一下子驱散了土城失败的阴影。

  胜利4天后的1935年3月4日,张闻天和周恩来提议,在中革军委特设前敌司令部,任命朱德为前敌司令员,毛主席为前敌政治委员,实际上就是红军作战行动的总指挥。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