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四渡赤水前后,毛主席遭遇三次信任危机的启示


【油画《四渡赤水》(申根源 梅肖青 孙向阳 王天任 作)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在创造四渡赤水战争奇迹,挽救党和军队的同时,竟然连续遭遇三次信任危机:一次是决策失误后引起,一次是决策中严重分歧引起,一次是决策胜利完成时引起。研究一下这段历史,对认识事物复杂性和领悟领导科学很有启发意义。

  第一次信任危机:土城——首战指挥失利动摇了信任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进入军事指挥核心,大家都希望在他的领导下摆脱困境打胜仗。但是,他提议并指挥红军打的第一仗——1935年1月28日的土城之战,却是一个失败战例。

  在土城青杠坡,本意是要围歼尾追红军的川军郭勋祺部,为实现红军北渡长江创造必要条件。但因为敌情没有搞准,原以为只有4个团,实际上是6个团,而且还有后续部队赶来。情报有误,加上轻敌分兵,红军激战终日,没有达成既定目标,不得已撤出战斗,开始一渡赤水。首战失利对毛主席打击很大,一直到晚年还念念不忘,多次说这一仗是他指挥打败的。伟大领袖从不掩饰自己的过错。

  土城失利还有一个副作用,大家让毛主席来领导的很高呼声,也跟着跌落下来。担任主攻任务的红三军团四师政委黄克诚,因此战没有达到目的又造成部队很大伤亡,直接向中央写信提意见。毛主席看后评价,他有些意见提得不错。遵义会议的反对派幸灾乐祸,博古嘲讽说:看起来,狭隘经验主义者指挥也不成。凯丰说:谁正确,谁错误,走着瞧!博古迟迟不交权,凯丰也鼓动他不交。到了川滇黔边界鸡鸣三省的地方,张闻天提出变换中央领导的问题,根据遵义会议决定,政治局常委要重新分工。周恩来当时说,当然是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说,不对,应当让洛甫做一个时期。周恩来找博古说交给张闻天,才把象征权力的几个挑子,里面有印章、文件和记录等比较痛快地交了。而毛主席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伟人的伟大在于,他从根本是非考虑问题,决不放弃历史赋予的领导责任。敏锐感到掌握的敌情情报不准,打下去不可能取胜,就坚决迅速地改变既定决策,让红军撤出战斗一渡赤水。同时积极寻找有利战机,巧妙利用此仗把敌人打痛打怕,不敢近距离紧追红军造成的空隙,迂回穿插二渡赤水,出其不意地回师黔北,连克桐梓、娄山关、遵义之敌,击溃和歼灭吴奇伟中央军两个师和王家烈黔军8个团,俘敌约3000人,缴枪1000支,还缴获了一大批军用物资,打了长征以来最大的胜仗,一下子驱散了土城失败的阴影。

  胜利4天后的1935年3月4日,张闻天和周恩来提议,在中革军委特设前敌司令部,任命朱德为前敌司令员,毛主席为前敌政治委员,实际上就是红军作战行动的总指挥。

  第二次信任危机:苟坝——坚持正确主张竟遭全体反对

  毛主席被任命为前敌政委后,仅过6天又遇到了重大危机。

  1935年3月10日凌晨1时,红一军团司令员林彪和政委聂荣臻发万急电报给朱德,建议红军主力打“打鼓新场”,毛主席认为不能打,因为那是固守之敌,而且附近敌军向那里机动很快。张闻天决定召开中央会议民主讨论,会议在苟坝开了整整一天,最后大家都一面倒地同意林聂建议。毛主席力争说:身为前敌政委我无法对此案负责,如果你们坚持打打鼓新场,请中央批准辞去该职。主持会议的张闻天说:少数服从多数,你辞就辞吧。随后让大家表决,结果是20余票对1票,不但完全采纳了林聂建议,还免去了刚任命6天的前敌政委。根据张闻天提议,任命彭德怀“暂代前敌司令员”。

  会上争执了一天,领导层全都不赞同,大家一致认为那个有可能跳进火坑的主张是正确的,而且刚刚任命的职务也弄丢了,还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心情和气力吗?一般人或许早就心灰意冷了。伟人的不同在于,敢于豁出一切来坚持真理,为了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为了避免多数人错误共识带来的灭顶之灾,他把个人一切都置之度外了。在事关生死的根本问题上,即使大家都不理解,都异口同声地反对,他也要坚持斗争到底,并想尽办法去实现正确主张。

  3月10日那天会后,毛主席没有躺平愤懑报怨,而是沿着夜幕下山间稻田的泥泞小路,打着灯笼走了1个多小时,到党内委托“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周恩来处,继续做说服工作,建议缓发作战命令。此时,周恩来收到军委二局一份情报,说敌人几支部队正向打鼓新场集合,完全印证了毛主席此前的判断,如果再去打打鼓新场,一定会陷入灭顶之灾,便接收了毛主席的意见。当晚9时,朱德发出新的行动部署,11日凌晨1时,又下达了不进攻打鼓新场的指令。11日一早再次举行中央负责人会议,大家一致同意了毛主席的建议,并恢复了他的前敌政委职务。

  此事也使大家认识到,敌情瞬息万变,动辄搞20多人讨论军事行动,不但效率低下,也保证不了决策正确。眼前明摆着的事实,就是真理有时并不在多数人手里。于是接受毛主席的建议,成立了周恩来、毛主席、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负责处理最紧迫的军事工作。实际上,从此以后在重要问题上,大都是毛主席出主意,其他同志同意。尽管毛主席名义上没有当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但他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

【“四渡赤水”示意图】

  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红军声东击西三渡四渡赤水、出其不意南渡乌江,兵临贵阳逼昆明,调虎离山袭金沙,胜利突破了几十万敌军的重围,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用兵如神”的奇迹,成为毛主席战争实践中唯一自己认定的“得意之笔”。

  第三次信任危机:会理——突出重围后被要求靠边站

  巧渡金沙后,终于跳出敌人重兵包围,红军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毛主席理应得到万众欢呼和拥戴,但历史事实却与我们的想象大相径庭。一些中央领导和主要战将竟然情绪很大,甚至公开提出要改换领导。直到前些年,还有知名专家甚至据此否定毛主席四渡赤水的英明指挥。

  当时,三人团成员王稼祥就很有意见。不久前的遵义会议上,他和张闻天都是毛主席的坚定支持者。此时他却向张闻天反映说,老打圈圈不打仗可不是办法,并要求开会讨论这个问题。张闻天当时是跟着红三军团行军的,向彭德怀了解部队情况,彭的意见也是只走路不打仗,部队没有打垮倒要拖垮了。红一军团林彪直接给中央写信,公开要求彭德怀出来任前敌指挥,要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只随军主持大计就行了。他的理由是行军太多,走了许多不必要的弓背路,这样下去部队会拖垮。军团政委聂荣臻反对林彪写这样的信,林彪就自己签名送给了中央。聂荣臻后来回忆说,四渡赤水以后到会理期间,在中央红军领导层中,泛起了一股小小的风潮,遵义会议后,教条宗派主义者们并不服气,暗中还有不少活动,忽然流传说毛泽东同志指挥也不行了,要求撤换领导,林彪就是起来带头倡议的一个。过金沙江后,在会理休整,林彪忽然给彭德怀打电话,煽动说现在的领导不成了,要他出来指挥,被彭德怀回绝了。直到会理会议会前,林彪还当着刘英的面对彭德怀说:老彭,还是你行,前方还是你来指挥。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刘少奇搜集部队情况写了个汇报,政委杨尚昆与他共同签发上报中央,反映了彭德怀对军事指挥的一些意见,还反映了部队存在许多怨气和牢骚,如“光是转圈走到哪是一站?连个医院都没有,受了伤就寄掉,老子宁愿被打死,也不愿当伤员!”“到处转,到底哪是前方哪是后方?”还有红五军团的董振堂、李卓然等都提出过不同看法和意见。红九军团的罗炳辉、何长工,因为相隔路远没有参加会议。可见,当时确实存在离心倾向和动摇情绪。

  现在看来,这件事真的匪夷所思。毛主席战争指挥中绝无仅有的“得意之笔”,当时竟然不为很多人认可。包括麾下那些久经考验的得力战将,不但没有因为如此巧妙地突出重围而由衷地敬佩服气,反而因为部队跑路多了而怨声载道,甚至公开要求撤换统帅。湘江之战红军损失了5万,还剩3万余人,遵义会议后与蒋介石几十万大军周旋了4个月,不但突出重围把敌人远远甩在身后,还把红军发展到4万人,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魔法”啊!红军声东击西、大踏步进退,肯定绕来绕去多跑了不少路,但也肯定没有大的牺牲就达成了阶段性战略目的,党和红军转危为安了,却生出新的问题和不满——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打仗?为什么要让大家跑那么多路?共识似乎是宁愿打死也不愿跑死。这与苟坝会议被一致否定,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凡事有利有弊,在利弊得失之间权衡时,站在不同角度思考,结果微妙而复杂,真理和正确认识有时有共识,有时却非常孤立,甚至完全不被大家理解。如何避免惨败甚至全军覆没,如何求得最大生机和胜利突围?在千方百计突出重围的险恶征途上,连续七八个声东击西,反复迂回盘旋,最后,追赶的敌军和突围的我军,都感觉受不了了,都不愿再跑了,都在怨声载道。难以理喻的飘忽不定,伴随着指挥与行动变化莫测,那些连蒋介石都找不到北的绝顶谋略,也让自己人晕头转向不知其所以然。为了隐蔽战略企图,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不能也不敢对大家多解释什么。敌人被绕糊涂最后惨遭失败,自己的战将理解不了竟要求换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真的是高处不胜寒哪!

  面对众人如此不理解,毛泽东提出开会解决问题。张闻天听过王稼祥、彭德怀、林彪不少意见,每每反映王稼祥等人的意见时,也是面露模糊之色,态度不大明朗。大家都觉得应该统一一下认识,遂决定在会理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王稼祥先讲了自己的不同意见,随后张闻天也讲了他听到的反映和对军事指挥的不同意见,彭德怀和林彪也都把意见倒出来了。时任中央队秘书长刘英回忆说:会上争得面红耳赤,搞得很僵。

  毛主席发言时严厉指出,党内对失去中央苏区而缺乏胜利信心和存在怀疑不满情绪,是右倾思想的反映;改变中央军事领导的意见,是违背遵义会议精神的。他没有直接批评张闻天,没有明说他到三军团和彭德怀结合起来反对自己,但话中已经表露出这种意思,说他是个书生,根本不懂得革命战争。他严厉批评林彪,说他写信是彭德怀鼓动起来的,但对林彪本人却解释多于批评。林彪辩解说,自己没有其他想法,主要是针对部队的疲惫状态,心里烦躁。但没等他说完,毛主席就直接打断他:你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在当时这种情况下,不走弓背走弓弦行吗?会议最后统一了认识,彭德怀也批评林彪说:林彪同志的这封信,事先我并不知道,更不是我鼓动的,我也认为是错误的。遵义会议才改变领导,局面才出现转机,这里又提出改变前敌指挥,极不适当,提出我更不适当。自己对新领导的某些怀疑,这是不对的。

  主要领导会前就统一过认识。周恩来和朱德发言都坚决支持毛主席,严肃批评林彪,称赞毛主席在危急情况下,采取兜大圈子、机动作战方针才摆脱了敌人重兵包围。张闻天的报告大纲,也提前与毛主席、王稼祥等商量过,明确肯定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是正确的,要求大家维护遵义会议确立的政治领导和军事领导的团结,批评了林彪和彭德怀,还批评了部分同志存在的右倾情绪。

  1935年10月,陈云向共产国际汇报时说:“这次会议总结并肯定了红军的领导是正确的。会议指出,新的领导班子指挥有方。”通过会理会议,有效解决了不满情绪和错误认识,巩固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提供了后来赢得胜利的坚强组织保证。

  学习这段历史的启示:

  (一)情报是决策的基础,情报失误导致决策中轻敌,导致土城作战失败,导致毛主席遭遇第一个信任危机。

  (二)已经不能打赢时就坚决果断纠错,不在乎是否会丢面子,而是用败仗打出的特殊效应,策划出了大的胜仗。

  (三)小胜小骄傲,大胜大骄傲,一骄傲就会犯错误,苟坝会议是在大胜后集体轻敌,形成错误共识否定毛主席。

  (四)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中,就如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不能通过投票产生一样,决策中尊重多数不是放弃真理。

  (五)只是讲真理不够,还要坚持和实践真理,否则等于没有真理,最终要用历史实践来检验和衡量,而不看你曾经说了什么。

  (六)头天开会被否定,过了一晚上就完全反过来了,如果当时躺平就彻底完了,因为没有选择躺平才胜利了。

  (七)胜利的路必定曲曲折折,而人们的共性是想走捷径,直到取得胜利后还指责:为什么不走弓弦走弓背?

  (八)会理会议上,主要领导事先统一思想,毛、周、朱意见一致,抓住要害坚决批评纠正,错误思潮才没能左右局面。

  (九)反对毛主席的人,包括多次反对并反对错了的人,继续团结他们一道前进,这是伟人的胸怀和气魄。

  【文/王立华,红歌会网专栏学者,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高级研究员】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6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