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毛泽东晚年为何关注拿破仑的战略失误

2023-03-20 2786 0
作者: 陈晋 来源: 昆仑策网

  拿破仑的多数战役……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

  ——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

  你让人家来,好打,你去打人家,就是不好打。现在我是事后诸葛亮。我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生,又没有当他(拿破仑)的参谋长。我是打过仗的,我不是搞文的,是搞武的啊,打了二十几年仗。所以谁要来打,人要想一想。

  ——摘自毛泽东1972年7月10日同法国外长舒曼的谈话

  在西方近代以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当中,毛泽东最看重的,是拿破仑。据粗略统计,从1910年到1973年,毛泽东谈拿破仑不下40次。在不同的时期,毛泽东对拿破仑的评价重点有所区别。

  延安时期,毛泽东很注意拿破仑在军事上的成败。

  毛泽东认为,拿破仑指挥的多数战役都是以少击众、以弱胜强,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同时提醒人们注意,拿破仑最后的失败,西班牙、俄罗斯的游击队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认识,无疑是立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经验和抗日战争的战略需要。

  毛泽东在延安写的一篇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的文章中说:

  “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从1812年拿破仑兵败莫斯科,联想到了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历史好像在重演,相隔一百多年的两场国际战争的转折点居然在同一个地方发生。

  一百多年前的俄国人,是怎样战胜强大的拿破仑军队的呢?解释其中缘由,对正在领导敌后抗战的中共领导人来说,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抗日战争初期,党内外不少将领比较轻视游击战。1938年7月,延安印行了一本署名“毛泽东等”著的《抗日游击战争的一般问题》。在这本书中,专门用俄军打败拿破仑的战例,阐述了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开展游击战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关注的是拿破仑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实施的一些政策。

  例如,他讲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法国在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比较彻底地分配了土地,由此说明,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本来就是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毛泽东还由此强调,由于拿破仑的士兵,大多是分得了土地的农民,因而特别具有战斗力。

  毛泽东晚年读谈《拿破仑传》,关注的重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欧洲各国的干预和包围,特别是拿破仑打破包围后,反过来称霸欧洲、侵略他国的战略失误。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