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毛泽东毕生追求的大本大源


  毛泽东从小就想探讨世界的大本大源,这也是他毕生之努力。1917年8月23日,他在致黎锦熙的信中提出,“以大本大源为号召”,通过改造和普及哲学、伦理学来变换全国的思想,这就是救国救民的根本道路。1920年11月,毛泽东又说:“我不赞成没有主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我想我们学会,不可徒然做人的聚集,感情的结合,要变为主义的结合才好。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毛泽东曾对斯诺说,1920年夏天他自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后,就从来没有动摇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毛泽东以及所有共产党人认识世界的大本大源。

  认真刻苦读书

  正确的理想信念的确立,首先来自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1916年2月29日,毛泽东曾致信萧子升,列出七十七种经史子集要读。毛泽东不仅熟读我国的经史子集,而且把目光伸向浩瀚的宇宙,投向整个世界。他曾广泛涉猎十八、十九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毛泽东在自述中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几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共产党宣言》毛泽东自己说看了不下一百遍。毛泽东还曾把《资本论》通读了3遍,《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各读了6遍,《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读了10遍。

  到实践中读无字大书

  书本的知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就是以王船山为代表的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改造。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深深懂得了这一点。1917年7月中旬—8月16日,毛泽东和萧子升步行漫游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历时一个月,行程900余里。这次长途旅行,他们未带一文钱,用游学的方法或写些对联送人以解决食宿,沿途接触城乡社会各阶层的人,了解风土民情,获得许多新鲜知识。1918年春,毛泽东与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半个多月,了解社会情况,读“无字书”。

  1927年1月4日,毛泽东从长沙启程到湖南农村考察农民运动。4日至9日,先后在湘潭县的县城、银田、韶山一带考察。2月5日,历时32天的湖南五县考察结束,以此为基础写出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不少人误认为,毛泽东只去过两次苏联,他根本不了解世界,怎么能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理论是实践的结晶;只有结合实践,才能真正懂其理论的真谛。其实,早在1920年夏天之前,毛泽东就已经读遍、读懂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名著,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掌握和征服了他。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当时中国之实际紧密相结合,完成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这才诞生了1925年的《中国各阶级社会的分析》、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1928年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成熟著作,这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今天再来重读和审视毛泽东当年这三篇著作,会依然觉得其剖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没有过时,并且有着强烈的针对性。

查看余下4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