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70多年前,毛主席为什么如此看重力推这篇调查报告?

2023-04-09 3176 1
作者: 综合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抗日战争期间,为克服陕甘宁边区面临的财政经济困难,有人主张依靠军队组织群众运盐和增发边币,来解决发展生产所需资金。盐作为当时边区重要资源,对外运销的确对克服边区财政经济困难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共中央西北局于1941年5月18日作出《关于运销食盐的决定》。5月26日,边区政府发布《陕甘宁边区政府为动员边区人民运销六十万驮食盐的决定》。可是有人不以为然,认为用牲口从定边县向关中运盐得不偿失。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之间对此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这样大规模运盐,势必增加群众的负担。因此,一些干部顾虑重重,心里没底,运盐工作进展迟缓。

  为深入了解运盐工作情况,以便制定相应政策,统一全党思想,毛泽东主席让时任西北局书记的高岗同志提交一份关于运盐的调查报告,三天内完成。高岗同志把这一紧急任务交给了当时在延属十县工委做秘书工作的高克林同志。由于时间紧迫,高克林接受任务的当晚(8月13日晚),便召集鄜县(今富县)城关区副区长鲁忠才以及王毓贤、孔照庆进行调查,详细了解他们带队到陕甘宁边区所属的“三边”(盐边、靖边、定边)地区长途运盐的情况。他们这次运盐,计划动员驮盐牲口50头,但由于当地牲口只有40头,加之有些牲口逃避不在家,区政府忙于公债、借粮等事务,实际筹集到28头驴;运输队人员14名。阴历七月十八日起身,阴历八月十一日回家,往来共计25天,其中去程12天,返程12天,盐池装盐1天。经过全程回顾分析和算账,他们认为,一般能驮150斤盐的毛驴,运一趟可赚100元以上。这一结论证明党和政府的运盐计划、估计、办法是完全正确的。然后,由高克林同志根据记录概要整理运盐者的沿途经过、沿途困难、发生的问题、经验教训等,形成一篇只有2700多字的鄜县城关区第一次运盐经过调查报告,第二天就派人送往延安。

  8月26日,毛泽东主席看了高克林同志的调查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亲自拟定了《鲁忠才长征记》这一题目,还专门为其写了按语。经毛主席推荐,这份调查报告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连续刊发在9月14日和15日的《解放日报》上。同时刊发了毛主席写的按语。

  这是一篇什么样的调查报告让毛主席如此看重?我们先来看一下他写的按语:

  这是一个用简洁文字反映实际情况的报告,高克林同志写的,值得大家学习。现在必须把那“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风扫掉,把那些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扫掉。高克林同志的这篇报告是在一个晚上开了一个三个人的调查会之后写出的,他的调查会开得很好,他的报告也写得很好。我们需要的是这类东西,而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夸夸其谈”,而不是那些党八股。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