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开元:毛泽东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

2023-05-23 2823 2
作者: 田开元 来源: 国士之风

  古老的中国,在殖民主义的浪潮席卷下,作为最后一块未被征服的净土,正在从“半殖民地”沦陷为“殖民地”,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此时,幸亏有人登上了历史舞台,遏止了这个殖民化的进程。这个人,名叫毛泽东(1893-1976)。

  1913春到1922年冬,毛泽东在第一师范学习、工作、革命,历时八年,探索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实现了由爱国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1161年四川大儒张栻在湖南长沙的妙高峰下创建城南书院,1903年改制为湖南师范馆,1914年更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为本科院校并改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一师范旧址,现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建有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

  01

  不为饭碗而读书

  1913春到1918年夏,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五年半。1913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二年,第四师范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被编入本科第八班。1918年6月,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时年25岁。

  在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主张通过德智体“三育并重”实现“身心并完”。他经常去学校后山的君子亭看书,间或故意到喧闹的南门口看书。午后或空闲时间,常到图书馆借阅书刊或者报纸。晚餐后,召集同学外出散步,交流心得。一到晚上,他便集中精力,钻研社会问题。夜深人静,同学们已入梦乡,他往往还在走廊或者茶炉室的灯光下看书。每天清晨,学校还没敲起床铃,他就提前起床,洗冷水浴、做“六段操”,然后快步走入自修室朗读。他一年四季冷水浴,还喜欢在学校附近位于湘江的南湖港和橘子洲游泳。同时,他注重社会考察,几度远赴湖南各县长途游学。

  当时,毛泽东偏科,社会科学门门优秀,自然科学以及美术、音乐则很不理想。为此,老师们展开了争论。当学监批评毛泽东坏了学校规矩,担心他以后在社会上将因为某些科目没学好而丢了饭碗时,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1871-1920)则反驳说:“我想,您不了解毛泽东,他读书绝不是为了饭碗。”

  张栻创建城南书院,也是岳麓书院第三任山长,是湖湘学派(湘学)的创立者,后来弃笔抗金,感召众多学子。曾国藩看到太平军即将殃及他的家乡,愤然拉起一支湘军,既保家,也卫国。后来,抬棺西征、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就是他的部下。1917年,毛泽东在给老师黎锦熙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1920年,毛泽东在《湖南改造促成会复曾国藩书》中,把曾国藩、左宗棠与黄兴、蔡锷并列为近代楷模,他说:“呜呼湖南!鬻熊开国,稍启其封。曾、左,吾之先民;黄、蔡,邦之模范。”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这个问题哪怕十万字也写不完整。但是,也可以用一句话归纳:
老人家顺应了民心、党心、军心。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没有自己的利益,有的只是人民的利益!
1条回复
老霍反对。只知道“顺应”民心、党心、军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世界公认的领袖级人物。老一代共产党领导人,只要一有机会,就要罢了主席的官。走投无路时,开了遵义会议,让主席参加军事决策。也只是有了发言权。仅仅6天后,政治局又全票通过撤消主席的政治局委员资格。好在当时周恩来没有表态,他拥有最后决定权。深夜得到情报,证明主席的判断是正确的。红一方面军,才得以保全。
1年前•福建省   50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