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林:毛泽东“党的三大作风”理论是怎样形成的

2023-06-18 1653 1
作者: 孙国林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此后,人们将毛泽东的这段论述简称为“党的三大作风”。在这里,毛泽东明确指出,这“三大作风”,是在“中国人民中产生”的,即在领导人民的革命斗争中产生的。它既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源远流长;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是走向更大胜利的号角。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毛泽东历来倡导并坚持的重要思想。将此作为党的三大作风的首条,有其特殊意义。

  仔细研究发现,毛泽东提出的党的三大作风,每一作风都是由一对矛盾即两个方面构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是由理论与实践这两个方面构成的。首先要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否则无由结合。毛泽东对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有过大量论述。并且在他成为一个共产党人后,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直至生命的终结。

  毛泽东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是1920年在北京组织“驱张”活动期间,他用心阅读了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介绍的《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考茨基著)和《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同时,还搜集到一些马克思主义书刊研读,并受到很大的影响。毛泽东曾对斯诺谈到那段经历,他说:这时我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动摇过。1932年3月19日,红军打下漳州后,在龙溪中学图书馆发现一批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毛泽东如获珍宝,连连说好,并指示用汽车运到中央苏区,其中包括《资本论》、《两种策略》、《“左”派幼稚病》、《反杜林论》等以及经济类书籍。毛泽东不仅自己挤时间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同时还推荐给彭德怀等其他领导人看。长征中为了轻装前进,毛泽东也丢掉不少东西,唯独将《两种策略》、《“左”派幼稚病》留下来,躺在担架上还在阅读,一直带到了延安。此时,马列主义书籍多了,为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指导整风运动,他夜以继日地研读着,并多次指示从国统区购进不少这类书籍。毛泽东主张“活到老,学到老”。他说:你活到百岁,也不能说你已经学完了;因为你再活一天,就能再学一天。就是你死了,你还是没有学完,再由你的子孙们学下去。在延安,他号召全党来一个学习运动,开展竞赛,看谁学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他把马克思主义比作观察社会和分析问题的显微镜和望远镜。还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