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人民公社
1
毛泽东认为:“一个领袖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代言人。”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让5亿农民组织起来,走上共同富裕的路子,始终是毛泽东萦绕心怀的重要问题。
1950年3月,后来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应毛泽东的邀请到中南海颐年堂毛主席的住处做客。
因为梁漱溟常年吃素,毛泽东当天的晚饭也吃了一顿素食,吃过晚饭,毛泽东和梁漱溟开始谈话,他建议梁漱溟,有时间可以去华北、东北的农村去看看。
梁漱溟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带着随员从4月到9月先后参观考察了河南、山东等省份的农村以及东北广大地区。
第二年又到了四川等南方农村进行考察。
毛泽东之所以要民主人士梁漱溟去广大的农村地区看一看,是因为彼时的这些地区,正在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运动:土地改革。
1949年9月,腐朽的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地区的统治已经走向末日,代表着全国人民共同意愿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掀开了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的大幕,毛泽东评价说,“这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
毛泽东历来强调“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对于一场大的战略决战,在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思考前,他是不会轻易发动的。
对于土改这一场事关数亿农民身家性命的大决战,毛泽东保持了一贯的慎重和战略考量。
所以,虽然1949年9月的《共同纲领》已经提出了国家要“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毛泽东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更深入地了解情况,制定和调整各地去具体的土改政策上。
2
1950年1月,还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精神高度紧张,除了要保持最好地状态以应对苏联特别是当时的苏共领导人斯大林,他还始终关注着国内的土改政策研究制定情况。
1月13日,在发回国内的电报里,毛泽东做出了这样的指示:
为了在今年冬季进行土改,必须在今年春夏秋三季完成土改的各项准备工作。
2月17日,毛泽东圆满完成访苏签约任务启程回国,而就在启程当天,毛泽东和周恩来联名给在国内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发了电报,针对刘少奇送来的《关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和征收公粮的指示》,毛泽东反复斟酌,对如何对待土改中的富农以及南北土改差异等问题更是要求“不妨从长计议”。
对于土地改革,毛泽东的关心和慎重可见一斑。
列车返回的中途,曾短暂停靠沈阳,毛泽东专门要了几辆车,去看望当时在东北支援建设的苏联专家,交谈中毛泽东对他们说了一句颇有意思的话:“现在,我们头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而脚下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