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经济学比犹太经济学高一万倍
1
毛主席选集,不是文集,到底有多少本,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可以公开购买的是第一卷到第四卷,第五本是他自己不让出版的,因为前四本是写到1949年,他说,那都是过去式了,都是经过了历史检验了,可以出版。
而之后写的东西,还没有被历史检验,他不建议出版。
后来他去世了,第五本出过一次,但很快被叫停了,我估计里面的一些称谓或术语会影响到外来投资者,当时来看,也是对的。
现在来看呢,其实也无所谓,你瞧瞧印度对资本的那个态度,简直不把老板当回事,但是丝毫不影响各国资本大佬对印度投资的热情。
但是第五本中关于经济学部分,用词都是中性的,我建议经济学者、企业老板、公职人员可以看看,你会发现一个宝藏,我有这本书,我会实拍一些段落上来。
一般人可能认为毛主席不懂经济学,然而我发现他太懂了,而且还深谙国有民营、股份制、混合制经济学,他从来没说过,国有制是唯一的经济形式,这也和他的下乡调查有关。
1953年,他写了一篇《关于国家资本主义》,说“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混合制,他说道“四分之三归工人和国家以及扩大生产设备,老板拿利润四分之一,这种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都有利的。”
这话怎么理解呢?
就是当老板是有门槛的,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的,不能像过去那样,做了地主或做了老板以后,95%你拿走,5%给工农,工农只能勉强吃饱饭甚至吃不饱,那肯定是不行的。
有人可能会疑惑,当老板是有风险的,亏损了咋办?
在50年代,国家处于短缺经济时代,不存在亏损,只存在远远不够。为了均匀分配,不得已还推出了“票证制度”,这个票证,也是现在的知识分子攻击的一点,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站在当时的环境看,如果谁有钱就能随便买,那是不是会造成更大的不公。
为了促进劳资和谐,他还做了一个国家资本主义的企业利润分配表。
他说,有些人总是唯利是图,这个思想要改变;另外有些工人前进的太快了,不允许资本家有利可得,这个也不行,必须得向工人教育。
2
我们有时候不能刻舟求剑地看待毛主席经济学,要活学活用,什么时候市场,什么时候计划,发现问题要解决问题,经济走向无非是三个时代,短缺、充沛、过剩,而且以后遇到国际竞争该怎么办,也想到了。
1965年,有一份会议报告《关于试办托拉斯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托拉斯这个词,现在没人用了,就是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垄断似乎现在是反义词。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