滠水农夫:从毛主席毕生解答的一道难题说起

2024-01-18 2965 6
作者: 滠水农夫 来源: 红歌会网

  ——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而作

  毛主席是不世出的伟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毛主席的伟大,这种伟大不仅在于他的雄才大略,已经取得的卓越功绩,而且在于毛主席伟大的探索精神,回答历史叩问的卓绝勇气。

  大家都对著名的“窑洞对”典故耳熟能详,事情发生在1945年,来延安访问的黄炎培对毛主席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黄炎培是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来破解中国史上治乱兴衰循环往复的历史周期率。毛主席坦然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走群众路线。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必然规律,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帝王将相演义史。正所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客观上讲,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并非“哀之而不鉴之”,而是非常“鉴之”,他们十分注重总结前代的经验教训,总想着把自己开创的朝代传之久远,然而,他们再怎么努力想方设法,也逃不出治乱循环、王朝兴替的魔咒,根本原因就在于制度之癌——皇权专制本身。

  一定意义上讲,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实际上都在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问题,但他们都不可能给出根本性答案,因为在皇权专制制度的框架里,这个问题只能是死结。

  毛主席作为伟大的开创者,勇敢地承接了这一历史难题的叩问,而且在他的后半生几乎用尽全部的精力来解答这一历史之问。

  虽然在延安的“窑洞对”里,毛主席已经给了“民主”的确切答案,而要将民主付诸实践,却是前无古人的艰辛探索。甚至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关于巩固和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就是紧紧围绕着“民主”两个字进行的。

  针对斯大林建立的苏联模式弊端,毛主席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教科书中指出:“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他进一步指出:“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毛主席在此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与人民权利的关系,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保证人民权利,反之人民权力体现的也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毛主席看来,“人民必须自己管理上层建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毛主席的民主思想,既是对皇权专制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突破,也是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超越,已经远远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为民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鞍钢宪法”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实际上就是工人阶级直接实行民主管理的全新尝试。

查看余下4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毛泽东思想路线建构的是直面终极真理千秋万代可持续的制度。人民民主革命高潮年代,人们寻求真理为指导的意识自觉是非常强大。主体性和真理性也非常的鲜明。之后意识形态主阵地被击溃掉。就逐渐被外部文化所牵引控制住了。开始随波逐流。
0条回复
工农联盟的政治领导权,是一切中国模式的底色!任何改变都不能脱离这个范畴。 民主与集中,工农联盟阶级领导的根本大法。 官僚买办权贵资本利益集团的社会形态,是依靠意识形态控制和行政司法权力来体现能力,代表性的说法就是权威与法治社会。而真正的人民民主革命结晶的马列毛主义工农联盟无产阶级政党的社会形态,除法律行政之外,立身根本所依靠的是建构在民主与集中根本原则基础之上的各领域社会功能形态的体系化建设,并通过其伟力的彰显,一步一个脚印地,来获取源源不断的前进基础和力量,其存在基础是本质与力量的统一,是全过程的人民民主社会。这是终极革命党与普通政党之间的根本区别,更是道之所在。双方的使命不同。社会建构的目标形态有区别。是更本质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之间的文明差别
0条回复
最重要的是人!!!其次,是目标要一致!!!
0条回复
集中好弄,民主不好搞啊,人民民主的对立面就是人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尤其是拥有优势力量的群体,通俗点讲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们不反对人有私心,大多数人都是有私心的,领导要做的是怎么引导人们把私心融入到集体和国家利益当中,然后建立长远有效的监督制度。
0条回复
摘录。井冈山的好制度、好作风正是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被毛主席高度概括为两点:一个是支部建在连上,体现的是“集中”,目的是加强党的力量;另一个士兵委员会,体现的是“民主”,目的是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只有又有集中,又有民主,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了,党的力量才能真正得到加强,二者不可偏废。
0条回复
民主与集中。工农联盟阶级领导的根本大法。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