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自己,毛主席本可以不和我们做同路人
1
毛主席晚年的时候说,如果人民不满意,我大不了再回井冈山,带着人民打倒我自己。
他这样的脑回路,我太震惊了。他讲话一向直来直去,原话有些火药味,就不摘录了,温和的翻译,应该是自我革命吧,这就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毛主席一生有很多节点都有最优的选择,他本可以不和我们做同路人,就拿他小时候来说吧,在村子里他们家是富有家庭,而且他外婆家也很富有,光房屋就有90多间,有一间藏了满屋子书,几个舅舅对他也特别好。
在这样的家族关系中,当时要有个“张雪峰”点拨一下,进烟厂,进电网,进警局,或者考公,不用他舔任何人,哪样不都是随便他选啊!
可是他偏不,在家里干起了斗自己老爸的活,他总是把家里东西拿给穷人,气得老爸骂他败家子。
毛主席认为,整个村子就几家富,剩下的全是饥肠辘辘的穷人,这肯定不行。其实别人穷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但是穷人多了,会抢富人的啊。
古代富人一般是怎么守卫自己的财产的了,一开始请的是保卫人员,随着财富越来越多,最后就发展出“私兵”来,隋唐的那些门阀世家都是拥有私兵的。
村子里的穷人怕什么,随便养两个保镖,就是十个村子的人也不敢靠近啊。
但是毛主席从来没有这种思路,他觉得穷人要有活路,就是要把自己家打倒。
他老子就疑惑了,我的财富又不是偷来的,又不是抢来的,为什么要给我打倒。
如果一个村子有100户,只有一家穷,那是这户人家有问题;
如果一个村子有97家揭不开锅,只有三家有钱,那是这三家有问题,就应该被打倒。
这已经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了,我估计现在的人也不理解,那时候交通不便,富人跑不了。若是现在有人提出这种古怪话题,富人肯定说,老子不和你们玩了,我去美国玩游艇去了。
这些不可思议的想法,都是在他舅舅家看书看的,他们家除了历代的古书以外,还有很多现代书,比如《盛世危言》以及《新民丛报》之类的报刊,后来他说他要离开韶山,去外面看看,他舅舅表示支持,毛主席就带着《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两本书离开了家乡。
1910年,毛主席十七岁,那一年发生一件惨事,湖南粮荒,饥民跑到长沙巡抚衙门要求开仓放粮,巡抚不肯,饥民冲进衙门抢粮,后遭到镇压,许多人被捕杀。
这件事情对毛主席触动很大,明明有粮,却不给老百姓续口命。革命的种子开始在毛主席心里发芽。
2
1914年,毛主席到长沙第一师范读书,其中有一个老师是他的姨表兄,叫王季范,也是小康家庭出来的,他和毛主席既是亲戚又是师生,了解了毛主席的想法之后,居然不是劝阻,反而说我支持你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