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陕北——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经典之作
一、“创业艰难百战多”,“艰难”中打拼出了大智大勇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之所以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不仅是因为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位集军事统帅、军事战略家、战役指挥家、军事战术家、军事思想家、军事理论家、军事哲学家于一身的军事家,不仅因为他领导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解放人口数量最多的革命战争,也因为他领导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敌我差距最为悬殊的、条件最为困难的革命战争。
中国革命战争无疑是人类军事史上最为辉煌壮丽的篇章。不说四渡赤水出奇兵、三万跳出四十万的封锁包围,不说抗美援朝对战十七国联军、打得美帝为首的“联合国军”满地找牙,就说这转战陕北——毛泽东亲自带着全国装备最落后的仅仅有2万人的军队和蒋介石的嫡系精锐胡宗南集团25万大军斗智斗勇,把一支这样强大的军队耍的头昏脑胀、败下阵来,就是不亚于古今中外其他任何杰出军事实践的经典一战。
转战陕北之所以经典,就经典在了“艰难”中取胜。陈老总在南方游击战争的时候写的著名的一个诗句——“创业艰难百战多”(陈毅:《梅岭三章》),实际上形象的概括了整个中国革命战争。正是因为“艰难”、“百战”,锻造了战无不胜的中国共产党,锻造了用兵如神的毛泽东。
艰难体现在哪里?西北野战军是全国所有军队中装备最为落后、和敌人差距最为悬殊的一支军队。东北地区,虽然整体上敌强我弱,但是由于我们得到的一些关东军装备至少比曾经八路军装备要先进一些,和敌人的差距还有了一定的缩小;华东、华北、中原等地,虽然总体上还是和敌人也是差距悬殊,但是多少也有了一些的东北装备支援(虽然并不太多)。唯独西北野战军,和敌人的武器以及兵力差距悬殊程度最为明显。
主席要留在陕北,确实是大智大勇。其中,主席的大智,在于善于利用陕北熟悉的地形、足够雄厚的群众基础,和敌人周旋,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大智,在于做了“两手准备”,他自己亲自带着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具体指挥西北战局同时遥控指挥全国战局,并让朱德、刘少奇赴华北主持全国土改工作和华北战局;大智,在于选贤任能,任命善于打恶仗、硬仗的彭德怀为西北野战军司令员,从而保证了一封封毛氏风格战略战术电报在“大将军”有力的贯彻执行下顺利变为现实;大智,更在于主席不让各路将帅“赴陕勤王”,亲自牵制敌人大量兵力同时,又自己具体指挥了战略反攻,趁着敌人中部空虚,号令刘邓大军、陈粟大军、陈谢大军开展“三军挺进中原”,反将了他蒋介石一军。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