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穆臻:毛主席关于发挥地方一定自主权的正确思想

2024-12-22 245 0
作者: 铁穆臻 来源: 毛著和毛时代史Maoism研究

  序言:

  毛主席为什么说要调动地方积极性、给地方以自主权、中央不能把地方卡的太死?

  一方面,是基于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成功的宝贵经验。

  另一方面,是基于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严重教训。

  还有一方面,是适应当时极端紧张的、随时可能面临战争威胁的国际形势。

  同时,这也是毛主席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为人民准备“退路”、避免一点退路都没有的重要部署。

  一、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我军的宝贵经验,以及调查研究的重要成果,都是毛主席关于调动地方积极性、给予地方一定自主权的重要依据

  在革命战争时期,往往前线将领更加了解前线实际情况,中央需要听取前线将领的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

  在苏中战役前夕,毛主席本来希望粟裕打到外线去,但是根据苏中战场的实际情况,粟裕决定内线歼敌,依托根据地良好形势打运动战。最终,知人善任的主席同意了粟裕的意见,于是有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在淮海大战,为了充分便于前线指挥将领指挥全局,毛主席决定设立淮海战役总前委,并说明: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在现地区三到五个月,吃饭人数连同俘虏在内达八十万左右,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为了统一统筹这场战役,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总前委,刘陈邓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1]这就充分保障了前线将领根据实际情况对军事能力充分的自主发挥。

  在毛主席的很多电报中,我们都能看到“你们的意见如何?盼复。”或“以上建议供你们参考”。例如,抗美援朝的时候,主席在1951年5月26日给彭德怀的电报就说:“以上请你考虑电告。”[2]

  毛主席深知,往往前线将领更了解战争实际情况,必须给前线将领充分的军事能力自主发挥权,不能学蒋介石“空投手令”、“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那一套。

  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毛主席写出了《论十大关系》这篇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光辉著作。在这篇光辉著作,主席讲:“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3]。这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和苏联不同。苏联只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四百多万欧洲区域即可,而中国要处理好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地区,各地情况又都十分复杂、各具特色,往往只有当地人更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十分必要。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