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铁流后卫”董振堂,被毛主席誉为“坚决革命的同志”

2024-12-21 1454 0
作者: 何立海 高荣朝 来源: 党史博采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此时此刻,我们深切缅怀和崇敬为长征胜利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以及为此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前辈。董振堂——曾任中革军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军团长,被毛泽东称之为“坚决革命的同志”。2009年9月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也是参加红军长征的26名河北籍将士中职级最高的一位。

  1934年10月初,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加之当时中央主要负责同志博古、李德的教条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为保证这次战略转移的顺利实施,军委总部确定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红8军团、红9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共计8.6万人,成建制按梯次排列,实施战略转移。红5军团担负这次战略转移的殿后和掩护任务。红5军团的建制: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李卓然,参谋长刘伯承(后陈伯钧接任)。辖13师、34师两个师,共计12168人。殿后和掩护,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此,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将董振堂招到总部,亲自向他交待任务。

  在接下来的长征艰难岁月中,董振堂率领红5军团的将士们以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赤胆忠心,以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一次次地阻击着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对红军主力的围追堵截,血战湘江,四渡赤水,扼守石板河,翻雪山,过草地,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书写了红5军团将士们的英雄赞歌。

  血战湘江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开始实施突围。此时,蒋介石调动40万兵力,围追堵截,摆开架势企图在湘江东岸与红军决一死战。林彪率领红1军团为左路,彭德怀率领红3军团为右路前头开路,8、9军团随后跟进,中央纵队居中,董振堂的红5军团殿后。一开始由于战术不明确,辎重拖累,行动缓慢,给红5军团的殿后掩护任务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为保障军委纵队的绝对安全,董振堂和刘伯承制定了严密的行军方案。他让第13师和第34师交替前进,主力团第13师37团始终担任全军团后卫。

  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湘江战役打响。湘江战役,是长征开始后至关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战略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其中董振堂、刘伯承、陈云率领的红5军团折损大半,陈树湘所率第34师全军覆没。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