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泽东如何开展对外舆论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战火硝烟中,面对革命与反革命的意识形态角逐,“共产党不晓得挨了多少骂”,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际党际复杂局面、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骂声”频频,以颇具革命色彩的对外舆论斗争树立起了在全国范围执政条件下的中国共产党、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的崭新形象。尼克松都不禁赞叹:中国共产党人“是革命家,相信他们的利益和理想是值得为之战斗和牺牲的”;有着世界上最能干的十亿人民和庞大自然资源的中国,“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对外舆论斗争,是老一辈革命家提领全党勇气、智慧与实践的集体结晶。这其中,毛泽东的哲学思辨、战略格局、广阔胸怀、灵活策略熠熠生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毛泽东用“钢少气多”总结了这场艰苦卓绝“武仗”的致胜之本。在对外舆论斗争这场同样惨烈的“文仗”中,学习毛泽东又是以怎样的志气、底气、和气、虎气、勇气应对“挨骂”,为我们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继往开来、争取主动提供了宝贵镜鉴。
理论自信、格局胸襟:毛泽东开展对外舆论斗争的“志气”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坚信“我们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全世界资本主义要被打倒”。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自信,给予了毛泽东洞悉和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的时代先觉。面对美西方“天天骂我们”,毛泽东笑对:“表明他恐慌,害怕我们很快强大起来。”历来“不怕鬼”的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在会见外国记者时说道:“帝国主义历来就是吓唬人的,有时也动手打人,我们就是不要被他们吓倒,不要怕他们。对西方的崇拜是一种迷信,这是由历史形成的,现在这种迷信正在逐渐破除。说西方是先进的,这也是一种迷信:恰恰相反,他们是落后的。自然,他们有一点东西,无非是几斤钢铁和几个原子弹。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他们在政治上是落后的,是腐败的,是低级趣味的,所以我们看不起他们。”毛泽东断言:“他们一时耀武扬威,最后总是要垮下去的。”
万事从来风过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包容、大度,同时也涵养了毛泽东面对“挨骂”时的格局胸襟,古老东方的千年底蕴和文化自信当与仅百年历史的一些西方国家出现对撞冲突时,云泥之别高下立判。1958年11月10日,新华社《参考资料》刊登了美国合众国际社污蔑我国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电讯。毛泽东读后,在这篇电讯的天头和旁边,写下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高髻危冠宫样妆(刘禹锡原诗为“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伟人的才情和气度跃然纸上。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渐加剧。面对我驻外使馆反映:“苏联《真理报》不仅对我国的消息一点都不再报道,连‘中国’这两个字也都抹掉了。”毛泽东批示:“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说道:“国际修正主义者在不断地骂我们。我们的态度是,由他骂去。在必要的时候,给以适当的回答。我们这个党是被人家骂惯了的。从前骂的不说,现在呢,在国外,帝国主义者骂我们,反动的民族主义者骂我们,各国反动派骂我们,修正主义者骂我们;在国内,蒋介石骂我们,地、富、反、坏、右骂我们。历来就是这么骂的,已经听惯了。我们是不是孤立的呢?我就不感觉孤立。我们在座的有七千多人,七千多人还孤立吗?”此时的会场响起了一片笑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